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没有人民群众,任何历史画卷都不能翻开;人民群众是历史演进的“剧中人”,又是历史过程的“剧作者”。毛泽东多次讲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也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也有这样一种观点,即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归根结底还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并不否定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只有与人民群众密切结合起来,英雄人物才能创造属于他的时代。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就在于这一点。否则,即使盛极一时,也会最终为历史所淘汰。比如,蒋介石就曾在日记中说:“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余不愿为时势所造也。”但他违背全国人民的愿望,顽固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结果不但没有造出“时势”,反而为“时势”所淹没,落了个被人民所抛弃的下场。在近代中国,只有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才最终创造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势”。

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真正的英雄”,要向人民学习。毛泽东曾指出,无论什么事,“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向人民学习,紧紧地与人民连在一起,才能谈得上推进党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对人民作为历史创造者原理做出了重要发展。一是更加坚定了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认识,视之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二是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的智慧,进一步强化了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心;三是把它充分运用于历史发展之中,密切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列宁也曾强调,布尔什维克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人中,毛泽东是最早也是最为系统最为深刻论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1939年2月,他最早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4年,他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话经整理修改后,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因一个普通战士的去世而阐发出一个明确的大思想,其本身就带有一种人民性。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在党的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成为全党的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对共产党人来说,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说到底,实现共产主义也就是让人民过上最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最忠实地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地强调这一点:“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决不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对为人民服务思想做出了重要发展。一是把它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强调了它的崇高性;二是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没有任何私利联系起来,强调了它的纯洁性;三是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它的全面性和现实性

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和路线连在一起,最早出现在1928年。党的六大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到1929年9月,《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三处提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_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心得体会学习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心得体会_学习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让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所以要认真对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学习。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永葆党的本色,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民谋利、为民造福,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声音,了解人民需求,与人民一起工作。九十多年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践行,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已经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根本保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承担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要提高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能力。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⑨。

真正从思想上把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法搞对头,努力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举措,转化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要提高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水平。践行新理念,落实新任务,关键要有好的工作作风、好的精神状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任务落实,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敢于攻坚,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推动改革发展。三要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是落实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着力提高;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须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做好群众工作,自觉摆正同群众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力量支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政治保证。

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安身之本。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论怎么改革,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在各级干部中开展宗旨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坚决改变当官做老爷、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的工作作风,坚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的关系。贯彻从严治党“八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坚决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更符合人民的期盼和需求,从而为推动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我们对一切工作的评判,必须把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作为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时刻看重群众的感受、特别在意群众的评价,从群众的喜怒哀乐中去体悟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最本真的反映。

当然,群众的表情不会藏在办公室里,也不会展现在文件堆里,而会流露于手拉手、面对面、心贴心的交往交流中。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民情从群众中来、服务到群众中去,绩效评价从群众中来、改进工作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机制,少坐沙发、多坐板凳,少看“门面”和“窗口”、多看“后院”和“角落”,少在高楼大厦中转悠、多到车间地头中问策,把脚踏到最深处、把情暖到心坎里,并将其转化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和常态。唯有如此,才能听到人民群众最真实的评判和最真切的表达。

>>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