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近日国内掀起了一股狂热的追剧热潮,然而这次观众追的不是宫斗剧,不是婆媳剧,更不是青春偶像剧,而是一部反贪题材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我也赶了个时髦。本以为此类题材的电视剧也是落入俗套、冗长乏味的,没想到观看第一集后,便欲罢不能。第一次观看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使我颇为震撼,不仅是被电视剧扣人心弦的紧凑情节所吸引,也是近四十位老戏骨把人物刻画得丝丝入扣,更是因为这部电视剧所反映的发人深省社会现象、正义战胜邪恶的人间正道。
《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担任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坚定支持下,率领检察官层层突破,依法查处京州市山水投资集团侵吞大风服饰集团股权案背后的职务犯罪,最终将腐败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故事。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表演家侯勇饰演国家部委某司项目处处长赵德汉那场哭戏,发红的脸庞、颤抖的嘴唇,甚至额头上都有一层汗,“点灯是人,熄灯是鬼”,活脱脱一个“两面人”形象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连我这个门外汉也不禁拍案叫绝。
本剧的台词也是一大亮点,特别耐人寻味,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官员讲话时的官腔。其中评论丁市长的台词“你以为别人是敬他酒,敬的是他手里的权力”和总结汇报会的旁白“表面上看起来公事公办,其实另有内容,暗涛汹涌”都辛辣老道,一针见血。“学习你的讲话精神,和群众保持联系”、“为人民服务”等老套话,不仅老百姓听着不舒服,官员们听着也不舒服。更何况,这些正派无比的话还会被像赵德汉这样口口声声把党,把人民挂在嘴上的贪官用来显示自身的清正廉洁。事实上,真正的好官员根本不需要这些陈词滥调。
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力度之大,行动态度之果决,前所未有,引发国内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该剧充分展现中央反腐工作的坚定决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反腐精神。剧中的腐败分子装得很正、藏得很深,但最终锒铛入狱。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这再一次给我们所有人民公仆敲响了警钟。剧中既有平民百姓一碗炸酱面的“底层”写照,又有一杯高档酒的“阶层”腐朽,既有三百块孝顺金的初心残留,又有两亿元贪腐金的人心异变,这样的故事,在大刀阔斧反腐、正大光明倡廉的今时今日,催人深思,引发共鸣。正是老百姓对反腐的热切期待,要让老百姓相信国家,要让老百姓知道,像侯亮平这样肩负着反腐职责的同志不管面对多大的风险,对贪官污吏绝不姑息,必定严惩不贷。
贪腐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极为关注的热点,而《人民的名义》不仅在新一轮廉政风暴下直面当代社会的敏感问题、具有强烈的纪实风格,呼应中央廉政大背景,引发全社会的反贪话题,我也受到了莫大的启发:
一是加强学习,坚定信念。继续深入学习赣州城投集团2017年廉政工作会议所传达的精神。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正确对待手中权力,坚持秉公用权,决不权力私用;要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让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私利;要净化“三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加大监督执纪力度,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断坚持的深入学习,大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结合工作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警省能力,不断增强新时期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是以剧为鉴,廉洁自律。在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观看本剧使我的思想受到极大震撼。我深刻认识到,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在工作中筑牢反腐防线,吸取他人的教训,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响警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等犯下罪行时,已是为时晚矣。所以我们必须强化自律意识,构筑廉洁工作的警示防线。集团公司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通过开展廉政学习,宣传栏等形式进行警示教育,使大家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使廉政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中。
三是想干敢干,乐于奉献。每个具有奉献精神的职工是一个成功企业的根基,每一名职工也希望企业有发展,自己有长足的长进。因此我们要保持自觉的工作热情,让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的释放出创新能力。我们要积极提高自身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确的认识自己,真诚的对待他人,认真的对待工作,公平的对待管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十八大中反腐倡廉精神,牢牢把握方向,树好城投人廉政自律的勤恳形象。
第二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
在六十周年国庆献礼大片《建国大业》中,当蒋介石听完蒋经国关于上海孔家腐败的汇报后,无可奈何地说“这腐败啊,已经到了国民党的骨子里了。反吧,亡党;不反吧,亡国。难啊,难啊。”蒋介石的话如今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句话“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却惹人深思。
百度百科对腐败的解释如是“腐败会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坏人四处横行、社会风气腐化、人际关系冷漠,官员高高在上,矛盾突出,人口素质低下,贫富悬殊,产生社会黑暗。由稳定的经济社会引起的官员在职位上作风不正,行为不正当引起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由作风不正经而产生的结党营私、徇私枉法、颠倒黑白等各种犯罪。也可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力、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盗窃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破坏党的名誉·、影响社会稳定、百姓利益。包括经济犯罪、政治犯罪、作风犯罪三个主要问题。
对于腐败我也想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感受,最近一直在闲暇之余追一部很火的剧叫《人民的名义》,该剧针砭时弊,对现实的警示可见一斑。剧中一直有说“中国自古以来从封建时期开始就是人情的社会”,仿佛不通情达理有悖于伦理纲常,同时法不责众,也导致了腐败的蔓延滋生。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我觉得它敢于直面现实,不粉饰。很多故事就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案例。看到第一集的时候只能用四个字“触目惊心”来形容,侯勇饰演的国家某司长一开始看似勤劳本分,穿着甚至和农民并无二致的衣服,在简陋的家里吃着炸酱面,侯勇这名演员一直以来以饰演的角色以清廉著称,一开始我以为肯定是检察院抓错人了,直到后来揭开他别墅里满墙的现金,足够让人瞠目。《人民的名义》可谓是近几年来难得的一部好剧,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在剧中强调腐败的根源是什么。“我真的特别想进步”——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他自己的解释我特别想进步。这原本没错。但我们不难发现,它所谓的进步就是做更大的官(副省长)。倘若当官为民做主那也是好官,但在剧中我们看到他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处心积虑地为满足自己的贪欲,相信他官位越高,危害越大。从赵德汉和祁同伟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是对金钱占有欲,一个是对权力的渴望。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内心的贪欲。这就是人性;所以剧中还特别通过陈岩石的夫人之口提到了停车场的收费员,停车员问你要不要发票,不要发票钱就自己收了。停车场的管理员是官吗。当然不是。但他一样贪,这是人性使然。或者说导演想要表达的是这个社会整个就是个病态的社会。显然导演是在更大背景、更深层次来揭示人心、人性。《人民的名义》有人为了官位,处心积虑,甚至出卖人格。有人为了利益,挖空心思,不择手段。也有人就想踏踏实实、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做事。《人民的名义》一部反腐大剧,或许你看到的是反腐,但我看到的是人心和人性。
剧中对人物刻画很深刻,把现实中拉帮结派在影视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高育良和李达康两位,被其他人称作政治资源,实际上就是所谓的“靠山”,结合剧中其他的角色诸如,易学习这种兢兢业业工作但是由于没有政治资源,勤勉工作几十年未能在政治上为自己谋得一丝职位,作为一个造价员,我看完之后真的很受触动。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朋友们总说我脑筋死板,不知道为自己找靠山,拍领导马屁,给领导送礼。对他们我总是说,我们的公司不是腐败靠关系才能上位的公司,即便是领导现在没看到我的付出和努力,不代表领导会一直看不到,对于一个良性发展蒸蒸日上的企业,我能做到的就是替公司分忧,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最后感谢公司纪检督察部能够给我们这次倾吐心声的机会,剧虽然还没播完,但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警示是显而易见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相信随着这部剧的热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肯定反腐的意义和我们公司领导的良苦用心。
第三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习惯了文化快餐,每天通过手机了解世界,电视仿佛告别了我的世界,电视剧更是无暇跟进剧情。最近大家都在热议《人民的名义》这部剧,记忆里除了小时候《射雕英雄传》有那样的轰动效应,再没出现过这样街头巷议的场面。一部反腐剧居然能得到大家这样的追捧,促使我也动了了解剧情的念头。一部反腐电视剧能受到如此热议,反腐问题受到全社会如此关注,不得不让我们正视,社会是多么需要清廉与正义。同时也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反腐败斗争,究竟是在较量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始终在路上,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这不意味着反腐败可以停一停、缓一缓,须知道腐败与反腐败永远处在权力天平的两端,一直进行着残酷的较量,也只有反腐败的力度和强度不断加大,才会真正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这个意义上说,反腐败的成绩都是暂时的,反腐败的斗争需要持续进行下去,这也是锤炼党员干部队伍、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既然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那么这场必须打赢的战役究竟在争夺什么呢。不弄清楚这一点,就无法弄清楚反腐败斗争工作的重点和深远意义。当然,围绕着权力展开的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对不同主体而言,所较量的也不尽相同。
对官员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用好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是它往往由官员直接行使,腐败就是滥用权力的结果。最朴素的理解,反腐败斗争就是让官员们敬畏权力、善待权力、善用权力。否则,不管官大如苏荣,为自己和家人谋利,开设“权钱交易所”;还是官小如魏鹏远,用审批权巨额受贿,成为“小官巨贪”,无不是异化了权力、扭曲了自我。其实,电视剧中的部委处长和副市长,都是权力观、金钱观出现了大问题,如此,谈何人生观、价值观,更没有对党和人民的初心了。
对政党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更纯洁”。一个政党犹如一棵树,从小树苗到大树干,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阵痛”,需要找找蛀虫、杀杀病菌。相反,如果任由贪腐分子吮吸“营养”,就算是长大了也免不了千疮百孔,看似有规模、够庞大,但终究难以“参天”。说到底,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尤其是带领13亿多人民追梦的执政大党,自身不健康,如何有力量来干事创业。对执政党来说,反腐败就是对自身疾病的一场勇敢“反动”,是剜毒疗伤,这少不了疼痛,就像我们党在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2014年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名。数字背后是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成果,“纯洁”决不是形容词,而是反腐败斗争中的“动词”,是每一名党员都应达标的底线要求。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是带头接受监督。要如履薄冰,严于自律,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为领导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求你办事的人也多,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多,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千万不要干“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因此,大家都要正确对待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勇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种警戒,是一面镜子,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越是职位高权力大的干部,越要自觉监督,任何人都没有不受监督的特权。这些年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规章制度,包括各项监督制度,一定要很好地贯彻落实,真正做到领导人员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要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接受监督上带个好头。
三是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全体党员都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政治纪律是根本的纪律。政治纪律遵守不好,其他方面的纪律也遵守不好。讲政治纪律,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党员必须在行动上服从,决不允许公开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反的言论,决不允许散布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反的意见,决不允许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在“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落实上狠下功夫,认真遵照执行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两个《条例》,真正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
四是带头警示行为。党中央向全党敲响了警钟,表明了我们党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坚定决心。我本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偏离。自觉地做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面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诱惑,不沾不染,自觉抵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正工作作风,提高领导艺术,不断遵守廉洁自律的各种规章制度,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坚持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为宗旨,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出以公心,正确看待权力,做到眼光远大,心胸开阔,自觉奉献,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