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和谐社区经验交流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现设社区10个,其中城区社区8个,于02年在城市基层体制改革中由13个居委会撤并而来;另城郊2个社区(中山、迳头)于**年由“村改居”而来,但由于各种关系尚未理顺,目前仍维持村委会的体制。
**城区8个社区管辖面积20多平方公里、常住居民人口11.3万(42000多户)、外来人口5万多人。社区居委会和党组织担负着辖区的计生、民政、卫生、征兵、安全生产、治安综合治理、调解、扶贫解困和为居民服务、社区党建等工作任务,而且还承担市部门单位下达的许多工作任务,如打击传销、禁毒、食品安全卫生监管、交通安全、下岗人员再就业、流动人口管理、破产转制企业下岗和退休党员安置,等等。广大社区工作者为促进社区的稳定和谐而不懈地努力工作,为推进开平的“三个文明建设”,特别是为开平市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计划生育先进市”等殊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建“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还十分任重而道远。
二、**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主要存在问题
(二)社区设置规模过大,社区工作力量十分有限。0年体制改革后,**城区原13个居委会被撤并为8个社区,这8个社区当中除荻海、东河两个社区管辖的户数为1500户左右符合省定的标准外,其他6个社区管辖的户数分别在4782至7900户之间(管辖的户籍人口为12326至23780人),远远超过省定的1000至2000户的标准。而每个社区定编工作人员5人,近年来增加一个计生专职人员,总共才6人;由于没有报酬补贴,推选出来的楼长大部分都不能履行职责。由于管辖的范围过大、人口众多,工作任务繁重,而工作力量又十分有限,因此即使社区工作人员整天疲于奔命,也只能是维持社区工作的正常运转,难于有效保障服务居民的水平和质量。
(三)大量的下岗和退休党员推向社区,困扰着社区的党建工作。近几年来,市直企事业单位转制、破产后,大量的下岗失业和退休党员推向社区,据统计现8个城区社区目前共有党员1**6人,下岗失业退休的党员占了78%。这些党员大都有怨气、组织纪律观念淡化、流动性大、难于管理,其中近六成人经常或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区党组织的涣散,削弱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作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建议设立社区党工委,与社区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以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二是调整社区党组织的设置,在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社区设立党总支,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同时根据下岗失业退休党员众多的特点,按党员的来源(工业、商业、个体、退休、居民)设立若干支部,从下岗、退休、个体、居民党员中物色素质较好、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骨干担任支部书记和支委,健全组织架构。三是通过争取社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自筹等多种途径,努力解决社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问题。四是指导帮助社区的各级党组织建立健全起管理、教育、学习、组织生活等制度,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工作机制,积极组织社区广大党员开展“双争”(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服务居民群众带头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五)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逐步落实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一是各级政府加大对社区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新建、购买、置换、调剂、租赁、改扩建等方式做好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二是建议上级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社区自筹资金开办各种面向居民的文体康乐、卫生保健、家政等有偿服务,使社区既能落实部分服务和活动场所,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又能有一些收益,以弥补社区建设经费的不足;鼓励企业、个体经济参与兴办社区服务项目。三是市、街道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建立驻社区单位与社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机制,驻区单位内部的教育、文体、娱乐、卫生、食堂等设施,在为本单位服务的同时,尽可能向社区居民开放。
(六)积极理顺关系,认真解决“村改居”的遗留问题。“村改居”的遗留问题虽经两个办事处报告、人大代表提案、民政部门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多次向上作了反映,但至今仍未能解决。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重新明确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开委[2004]10号文的各项政策,理顺各种关系,使已实施“村改居”的行政村能尽快过渡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