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汇报材料

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被誉为“中国钒钛之都”。xx区是xx市的中心城区,攀钢(集团)公司,中冶实久公司,攀枝花电业局,攀枝花钢铁研究院等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均在辖区内,是xx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辖区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约32万人,辖1个镇、9个街道,共61个社区。

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5亿元,增长13%;实现区属经济增加值120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5.76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270元,增加5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8元,增长9%。全区呈现出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0年,我区持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议》精神,始终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工程”,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聚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充分发挥主阵地、主战场和主力军作用,以打造“高端时尚商务区、阳光花城宜居区、新型工业示范区、城乡统筹引领区、平安和谐幸福区”为目标,以“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长效管理”的原则,投入治理经费1.75亿元,扎实有序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辖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我区先后成功创建成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和四川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一、强化组织保障,精心组织实施

领导重视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2010年,区委、区政府把打造“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区”作为“商务中心区建设年”的基础性工程,摆上政府重大议事议程,纳入全区工作统筹安排。以区委书记、区长任指挥长,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区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区级相关部门和各街办(镇)负责人为成员的xx市xx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负责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决策部署。区“四大班子”领导实行分片包抓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各街办(镇)调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要求立整立改,对涉及市级部门和大企业的要加强沟通协调。区人大、区政协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专题调研和评议,为全区治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全区先后召开治理工作动员会和工作例会50余次,区四大班子领导现场办公和专项督查150余天(次)。

二、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科学治理

规划引领是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前提。我区始终坚持以规划引领治理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切实构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指挥部编制了《xx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体规划(2009-2010)》、《xx区风貌塑造总体规划》、《xx区花城景观打造规划》、《xx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xx区银江镇“五十百千”示范村庄总体规划》和《xx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等32个治理工作规划和方案。还制定了《xx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工作方案》、《xx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关于严肃纪律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通知》、《xx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xx市xx区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和暗访工作实施方案》。各专项指挥部、“七进”活动和“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牵头单位,街道(镇)都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治理工作规划和方案,并与区委、区政府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责任书,使xx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更趋制度化、规范化。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五个”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坚强保障。我区积极探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投入多元化方式,建立了“政府保障、项目带动、居民(农户)尽责、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将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共投入专项治理经费约1.75亿元,着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环卫设施工程。新增环卫专用车辆12台(环卫专用车辆达到68台),修建生活垃圾收集房(点)185座、公厕8座(公厕达到68座),对二滩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了扩容和渗滤池改造,修建建筑垃圾堆放场1座;安装果皮箱870只、垃圾桶375只;二是实施市政公共设施工程,小区新增路灯168盏;改造长寿路、东阳巷等小区道路11万平方米;三是实施集贸市场硬件升级改造工程。改造501电厂市场、炳草岗花鸟市场、弄弄沟市场3座便民市场;四是实施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大力开展阿署达天寿湖度假中心、玉佛寺、弄弄沟三处景区环境卫生与容貌秩序治理工作,新建旅游公路14公里、硬化公路5.45公里;新栽树木1100亩;五是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开展生态xx区、生态细胞工程创建,采取拆违建绿、拆墙透绿、阳台添绿等措施,全区绿化覆盖面积1276.3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178.4万平方米、公园面积329万平方米、绿地率37.14%、绿化覆盖率40.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9平方米。阿署达村被四川省环保局授予“文明生态村”称号,攀枝花金沙江干热河谷脆弱生态治理示范基地被中国荒漠化基金会授予“长江上游生态建设工程金沙江干热河谷(攀枝花)高效农林示范区”称号。

四、特色风貌塑造,提升城市品位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切实构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一张网络、实施两类标准、明确三大保障、完善四个机制、确立五项职能等措施,逐步建立起“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权利相统一”的城市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一是按照“领导有力、组织有序、全民动员”的要求,构建“一委一局为主导、管理网络全覆盖”的组织网络;二是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制度化”的要求,制定了包括城乡风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城乡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环卫设施建设管护等统一的作业标准;三是按照“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办事”的要求,建立健全组织、经费、制度三项保障措施;四是按照“统筹协调、强化监督、落实奖惩”的要求,建立会商协调、监督检查、考核奖惩、考评通报等四项机制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以投入为保障,才能高标打造优美环境;只有创新管理,才能解决治理难题;只有发动群众参与,才能确保治理成效;只有将治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相结合,才能持续深入开展;只有不断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才能巩固治理成果。

通过“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的创建,一座整洁优美、秩序井然、鲜花盛开、特色鲜明的生态家园,高端时尚的阳光宜居之城,“刚柔并济”的产业新区,城乡一体的幸福新区,以她艳丽的风采、时尚的姿态全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