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围绕一场“大风厂”拆迁案展开,聚焦了利益之下的人性百态。反贪局局长侯亮平陷入了一场网系庞大的贪腐案中,在团团迷局里,以反贪局局长侯亮平为代表的的正义力量毫不妥协地与腐败分子作斗争,检察官们层层剥笋,最终将违反党纪国法的贪腐官员和黑心商人一网打尽。整部剧中悬念环环相扣,有谜团重重,也有明枪暗箭,人心叵测。随着剧情的步步推进,内容反转,真相慢慢浮出水面,人性的多面展露无遗为。剧中人物形象非常丰满。有让人又爱又恨的李达康,有摸不清真心的高育良,近40名老中青实力演员的聚集,正邪交锋火花四溅,精彩非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思想建党的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要求共产党员不断增强对自身党性的磨练,同一切党性不纯的行为作斗争。
加强党性修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克服党员队伍中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措施。像是小官巨贪的赵德汉,生活“清贫”却收受贿赂高达两亿,或是作恶多端的祁同伟,身为公安厅长却心狠手辣,谋杀陷害“样样精通”,又如同懒于作为的孙连城,“仰望星空”却不肯脚踏实地、为民谋福,亦或是高育良那样的“双面人”:台上台下、人前背后两张面孔。这些问题党性不相容,更是某些党员党性修养极度缺乏的表现。与这些腐败分子产生鲜明对比是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党员,如勇救落水儿童的人民警察,历经36凿通水渠,为村民解决水源之困的81岁老党员,他们的事迹阐释了什么叫真正的党性。
另外,提高党性修养,也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方法。我国有“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文化传统,将修养视为安身立命、治国安邦之本。对共产党员来说,修养仍不啻为一种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方法。博士研究生是青年学生群体中文化水平最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强、综合素质突出的群体,而博士生党员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作为一名博士生党员,更应该加强党性修养,发挥带头作用,既要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水平,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超群政治素养,成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