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协XX县第X届委员会第X次会议上的专题发言(二)
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老有所养是民生要计”。大家知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就我县而言,全县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截至20**年12月底,我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近6万人,占总人口的16.4%,其中70周岁以上老年人2.67万人。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多数农村中青年外出务工就业,我县农村已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老年人口比例大于全市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县新建了1所中心敬老院和四十里铺、崔家湾、名州、义合4所区域敬老院,共有床位xxx张,上述养老机构全部投入使用。其中xx和xx敬老院实行“公建民营”模式,四十里铺和崔家湾敬老院委托由民营医院管理经营。此外x庄和x铺各建有1所规模较小的民办养老机构,虽然都在运营,但服务老人较少。全县累计建成农村幸福院xx所,目前开院运营180所,累计服务老人5000多人。在城区建成x镇上郡路、东街、文化路、朝阳路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智慧养老方面,我县成立了智慧光彩居家服务中心,政府连续多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智慧光彩居家服务中心为城区及周边乡镇4000多位老人提供服务。从总体上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了以敬老院为支撑,农村互助幸福院、城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公建民营多种模式为补充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但从我县已建成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现实养老需求情况等方面来看,我县养老服务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短板,主要有:一是家庭传统养老能力减弱。我县主要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农村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出现了“四二一”或“四二二”家庭模式,儿女既是养老的主要依靠,又是外出务工养家糊口的“主力军”,留守老人、失独老人日益增多,社会养老压力增大。二是社会养老氛围未形成。传统养老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虽然我县建成了5所敬老院,但好多特困供养老人宁愿自己在家一个人居住也不愿意入住敬老院。三是我县养老机构数量依然不足。我县目前的5所敬老院主要是以满足特困供养人员、三无人员集中供养为主体的养老机构,且入住率都偏低,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针对社会老人服务的养老院。四是养老机构运营经费严重短缺。农村幸福院在运营过程中,每年支出水、电、暖、人员工资费用近4-5万元,目前市、县财政为每所幸福院每年补助运营资金4万元,剩余资金依靠村集体补贴和村民捐赠或集资,很多幸福院因资金不足只能低成本运营,有的为节省成本时关时开,给群众带来了很大不便。
五是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不高,资源整合欠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六是养老服务人才严重短缺。一方面现有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培训,专业护理水平低。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仅能维持正常运转,无法支付较高人工工资,加之受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养老护理又脏又累、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年轻人和专业人士不愿从事养老护理行业,导致护理员严重不足,普通护理人员难招,而高层次、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管理人才更是缺乏,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我县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公建民营等养老模式还处在探索、试点阶段,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正在起步阶段,社会养老服务进展较慢。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是加强专业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一是强化人员培训。建议政府将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养老护理员及其他各类从业人员纳入政府专项培训规划,加强对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引进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重点引进医生、护士、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等具有执业或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是建议政府在运营的敬老院、农村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配置必要的公益性岗位。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的原则,在养老服务领域建设一支以专业人员为主体,慈善义工、社工、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一要完善领导机制。加强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将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予以推动落实。二要完善考核机制。建议各镇将村级幸福院的运营管理纳入村干部工资绩效考核指标中,切实夯实村级负责人的主体责任,确保已建成的幸福院能正常运转。三要完善协调机制。制定协调工作制度,整合资源,加强部门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四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要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养老经费落到实处。
养老工作事关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全社会、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结合县情,查漏补缺,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