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平在市政协上的讲话摘要
分享工作所需,提供鲜活资料
一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两聚一高”主题,认真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战略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特别是“五个一”战略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张网”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连接南沿江高铁通往上海、南京、杭州方向,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盐通高铁即将开工,盐城正加快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一桶水”工程全线开工建设,利用国家“南水北调”清水走廊实施“西水东引”,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70%以上,今年下半年将彻底解决困扰盐城多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一部车”工程克难求进,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强化市场开拓,全面实现恢复性增长;与丁磊领衔的国际知名创新团队合作,新能源汽车产业蓄势待发;与百度、阿里巴巴强强联手,智能网联车破茧而出。“一片林”工程加快推进实施,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已完成新造成片林总量的31%,完成改造提升总量的26.5%,新增造林总量全省第一。“一座城”工程高点规划布局,南海未来城、大洋湾生态组团等“城市五大组团”高水平规划、高品质设计、高质量推进,“名校名师”“名院名医”工程惠及百姓,启动实施“三治三化”专项行动,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特色化的美丽新城正加快建设。
近年来,一件件事关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开局破题,一件件过去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正在梦想成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跃上5000亿元台阶,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中韩(盐城)产业园正式获国务院批准,投资超百亿美元的金光循环经济高科技产业园正式落户滨海新区,全面小康综合得分连续三年位居苏北第一。经过10个月的日夜奋战,总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的20个集中安置点全部按时交付,“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灾后重建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用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兑现了“讲政治、顺民意、抓大事、办实事、正风气”的庄严承诺。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我们要以新时代的视野审视过去,全面总结经验,坚定发展信心;更要用新时代的视野谋划未来,把握时代机遇,确定更高目标,展现盐城在新时代的新作为、新气象。前不久召开的中共盐城市委七届五次全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系统性思维整体谋划未来发展,提出在继续深入推进“五个一”战略工程基础上,精心做好“大交通、大生态、大海洋、大上海、大开放”五篇大文章,在“五个迈上新台阶”上持续发力,加快把“强富美高”蓝图变为盐城美好现实。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做好“大上海”文章,就是要依托上海“飞地”,推进与上海的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协同配套、文化相通融合。深化与上海临港集团、光明集团等领军企业战略合作,深度对接上海产业链、创新链、物流链、价值链,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创建国家“飞地经济”示范区。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得”,在上海设立“燕舞广场”,紧跟全球科创中心脉动,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快推进“离岸研发”,推动盐城科技创新与全球要素对接、与全球生产力接续,实现“盐城制造”向“盐城智造”的突破。
做好“大开放”文章,就是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拓展盐城对外开放的空间和格局。依托空港、海港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高水平引进来,大踏步走出去,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与合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力争取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区域发展出海门户,打造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抓住用好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重大机遇,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重点产业,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的新高地。
这“五篇大文章”中,“大交通”是全面发展的“大动脉”,“大生态”是科学发展的“主色调”,“大海洋”是聚力发展的“新空间”,“大上海”是引领发展的“强引擎”,“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源”。“五篇大文章”战略格局和“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战略部署、“五个一”战略工程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盐城的具体化,统一于党的十九大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命题,统一于盐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大市情的实际,也标志着盐城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