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发挥作用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方案0

如何发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作用的调研方案

一、目的要求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我县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科学发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掌握这支队伍发挥作用的具体状况,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从而在一个新的层面和新的高度上审视这支队伍在全县发展大局中的作用定位,以及充分发挥作用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对调研活动主要把握这样几点:一是坚持在推进“双带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开展调研。二是注重从政策引导、工作平台、组织保障等方面研究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三是在争取上级支持上研究如何加强队伍建设和发挥作用

二、方式方法

一是分层面召开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深入讨论发挥作用问题二是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共同探讨下一步思路,研究如何从组织领导方面推动工作。三是与代表人物个别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三、时间安排

调研活动计划月日开始,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是成立调研活动领导小组。由部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部长任副组长,抽调2名同志做具体工作。二是制定具体调研活动方案。拟定调研题目、调研提纲和调研活动计划。明确分工和责任。三是拟定参与调研活动人员范围。提前通知每个人做好各项准备。四是确定调研报告撰写小组成员,拟定调研报告撰写提纲

年月日

第二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

今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尤其是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和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还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抓好落实。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社会团体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统一战线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推动当前和今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了有力指导。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非党干部来说,这也是我们发展事业的一个良好的契机。

一、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升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功能,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巩固统一战线的需要

2.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党外人士履行政治职能,推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需要

3.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党外人才资源开发,为优秀党外人才提供更广阔的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做到凝心聚力、集智引才,使他们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只有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群众联系优势,以其联系群众为依托,广泛吸纳和反映来自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意见与建议,为他们提供利益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才能进一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利益纠纷,实现社会和谐。

二、我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重视和关注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队伍总体情况较好,大批优秀党外人才脱颖而出,为我国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经济发展做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这些党外干部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给予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动力。但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观念有待转变。在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对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统战政策及其工作方针,人才观念相对滞后。部分党内领导干部存在着“党外干部缺乏经验、难选难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是权宜之计的错误观念,对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存在心理认同和接纳障碍;部分干部错误的把党外代表人士视为“政治花瓶”、“官场摆设”,是应对结构需要而设立的。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政治权利缺乏正确的对待心态,将其视为走过场、做样子。而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任用,部分领导也存在着诸多不情愿、不信任、不放心的情况。

二是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渠道不畅,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有待健全。近年来,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但在具体的选拔程序、培养途径、任用标准上仍不够规范和明确。在进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职责混淆、分工不明、沟通不畅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对于党外代表人士的使用也不够大胆。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针对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提升思想认识,创新工作理念,增强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自觉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和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工作。各级党委应从

队伍建设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关系、与完善多党合作、巩固统一战线的关系、与扩大群众基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系,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撑来抓、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作为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作为各级党委的重要政治责任来抓,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积极作好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让其深刻认识到党外干部也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摒弃党内某些干部存在的“优秀份子都入党,党外没有好人才”、“职位那么少,党内人才优先照顾”的片面思想观念,切实克服把民主党派当作“花瓶”或形式主义的做法。在培养、选拔和使用的标准和程序上,始终坚持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同等重视,同样对待的作风。对干部的总体要求、责任权利、任职迁调等方面要一视同仁,对于我们在工作中做出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认可、尊重和保护。

2.完善推荐选拔制度,营造党外代表人士优良工作环境一是要抓好后备人才队伍的动态建设,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信息管理系统,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收集、综合分析、归类入档、定期更新,形成分类分层人才库,二是要拓展视野,改进党外代表人士选拔推荐制度。抓好源头,注重基础,进一步拓宽党外代表人士来源的渠道,把选拔推荐党政领导干部的做法延伸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来。突破区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等选人方式,加大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选拔比重,加强以县乡为基础的党外干部的物色选拔,增强对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推荐的工作力度,拓宽从“两新”组织、行业商会等领域发现党外人才的新途径,探索实现人才选拔的宽领域、广覆盖。三要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其他相关工作机制。把党外干部的推荐选拔、培养使用、考核评价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党委的重要日程,纳入党政工作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努力形成政策完善、权责明晰、机制健全、程序规范、运行科学的工作格局。郑州市委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委领导同志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制度的意见》,市委领导定期与党外代表人士谈心、交流思想,通过建立健全“双月座谈会”、对口联系、情况通报、重大问题协商、走访慰问、暑期恳谈、餐叙等各项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党外人士的思想、工作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郑州市还充分发挥统战部门“党外人士之家”的作用,积极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帮助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增加了办公经费,改善了办公条件。

3.强化培养教育,拓宽使用渠道,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一是培训内容要有层次化。注意把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性、专业性和群众性进行有机统一作为培训课程设置的出发点,以基础理论为基点,注重政治素养、统战政策、领导能力的培养。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加强思想认识上的沟通和理解,提高党外代表人士认知深度,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使他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培训形式要多样化。要以各级社会主义学院为主阵地,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挖掘特色课程,逐步建立起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参政党建设等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和方针政策宣传基地。三是培养过程要重能力。必须通过设台阶、渐进式、小步快走的培养方法,尽可能为党外干部提供完整的成长链,将挂职轮岗、干部交流、实职安排、政治安排等实践形式融入培养过程,尽可能为党外代表人士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的需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综合能力较强,具备任职条件的党外代表人士应大胆使用。在任职条件上,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对社会知名度较高和群众影响力较大的党外代表人士,可以考虑进行政治安排,而稍微降低对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年龄限制等要求。而对于年纪较轻,组织协调、合作共事能力较强的党外代表人士,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实职安排,充分发挥其所长,逐步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政治把握、合作共事等能力。郑州市委组织部、统战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

外干部工作的意见》,在全市各级统战系统开展“万人培训”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县处级党外领导干部培训班、党外骨干成员培训班、新阶层代表人士培训班等主体班次,以及宗教教职人员等特色培训班,还采取以会代训、外出考察和选送培训等多种形式,对4035名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培训。落实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活动。

让党外干部任正职成常态化。

党内干部、党外干部,都是人民公仆。配备非中共干部,不是为配备而配备,而是打开视野,一把尺子量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2008年江苏省两位“党外厅长”的“登场”,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江苏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新突破。“提拔党外干部并不是为提拔而提拔。”江苏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干部一处处长庄同保表示,配备党外干部,不是“硬配”,而是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党内干部、党外干部,都是人民公仆。选拔干部说到底,是要着眼于发展,为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第三篇: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高层次代表性人士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政治格局的保持、合作水平与层次,既取决于执政党的面貌,也取决于党外代表人士的整体素质。21世纪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面对国内建设的改革攻坚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只有建立一支关心、支持、拥护共产党领导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一方面,从国内社会发展趋势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作用将会更加重要。在计划经济时期,各个阶层、各个方面都能够完全纳入行政管理体系,党和政府与社会之间是直接整合的关系。伴随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转型,许多单位人成为流动的社会人,整个社会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行政干预越来越少,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党委和政府间接整合社会力量的情况下,只有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党外代表人士牢牢抓住,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另一方面,从国际政治斗争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对于抵制“西化”、“分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独联体一些国家先后发生了所谓的“颜色革命”,在很短时间内不费一枪一弹夺取、更换了政权。“颜色革命”爆发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固然有这些国家自身深刻的社会

1历史背景和根源,但国外势力不惜重金收买、培植“代表人士”发动群众反对政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与这些国家有很大不同,但在国际政治斗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党外人士成长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只有不断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才能确保他们更好地与共产党合作共事。

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现状及特点

从党外人士自身的层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但政治素质显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民主气氛空前浓厚,党外代表人士不仅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而且能在越来越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中互相竞争、人尽其才。因而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不乏敏锐的分析判断新事物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工作热情高涨;同时具有盼望国富民强的社会责任感,更保持着对新事物孜孜不倦的探索追求。但是,一些党外代表性人士,由于缺乏与我们党长期合作共事的经验,没有经历过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对于统一战线和合作共事的优良传统理解得不够深、不够透,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复杂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影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二)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较高,但参政议政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就xx县党外人士整体而言,具有中高级职称和大专文化程

2度以上的人员较多,他们在各自领域大都颇有建树,但是长期的业务工作和专业研究,使他们对自己承担的参政议政、传达社情民意的责任有所放松,主动接触社会不够。与老一辈相比,他们参政议政和社会活动能力稍显不足,有的甚至只是个政治“花瓶”。

(三)代表性更为广泛,但“旗帜性”人士相对缺乏。新时期新阶段,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党外知识分子的扩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剧增,使得党外人士与过去相比,范围在不断扩大,数量在成倍增长,涉及的社会层面也越来越广,他们的思想意识、政治理念、竞争意识更强,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产生提供了可靠保证。但是,随着老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淡出,由于种种原因,我县新一代的党外代表人士还没有大批成长起来,在一些领域中明显缺乏“旗帜性”的党外代表人士,部分新产生的党外代表人士的个人知名度、社会影响力,难以与老一代相比,影响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

(四)政治上的要求更加强烈,但功利性倾向有所抬头。党外代表人士普遍拥护和肯定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他们对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人大、政协的工作表现比过去更为积极。但是,知识分子传统的“君子不言利”、“重义轻利”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明显增强。也有一少部分党外人士,存在为自已披上政治外衣容易办事、容易升职的想法,尤其是一部分非公制经济人士热衷政治安排的目的带有功利性,考虑个人地位、个人利益的因素偏多。

从党外人士的选拔管理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一些领导干部对党外人士安排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有的领导干部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如“优秀的都入党了,没入党的不够优秀”,“非党干部就应姓„副‟,不能安排正职”,“有党外人士监督,工作起来放不开手脚”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外人士的安排使用,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很多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进入领导班子的党外干部都强烈要求入党,这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思想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二)、党外人士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表面上党外人士的管理由各级统战部门负责,但事实上,但由于缺乏文件的硬性规定,约束力不够强。统战部门长期只能听其诉说衷肠,而无能力为其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间一长,党外人士觉得统战部这个娘家无职无权,逐渐降低对统战部门的信任度和依靠度,这十分不利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

(三)、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库储备不足一是年轻干部总量不足,有些地方平时对年轻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不够,选拔的党外代表人士年龄偏大;二是有行政工作经验的党外代表人士较少;三是一些党组织不注意做好党外干部入党的劝留工作,对确实优秀,符合入党条件但因工作需要留在党外的干部,也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一战线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延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是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不仅需要从根本上

4解决好认识问题,还必须以识才的慧眼、用才得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把各类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一)、严格标准,广泛选拔。新时期,党外代表人士的产生机制、所处的社会背景,都明显不同于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因此,在工作方式、方法以及物色判断标准上都应有别于过去。首先,要明确党外代表人士的标准。应从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四个方面来要求和衡量,同时党外代表人士还应具备社会影响大、人格形象好、奉献精神强的特点。其次,要开阔视野选人。要突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等限制,实现人才选拔的宽领域、广覆盖。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建立一批既有动态性又有相对稳定性的多方面、多层次,具有梯次年龄结构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在物色确定党外代表人士人选时,不能简单地为物色而物色,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建立起必要的考察制度,按照标准,严格把关。要坚持科学评价,完善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单位推荐、民主评议、群众测评等方式,以评价的科学性保证人选的高质量。

(二)、加强培养,提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作为统战工作的对象,不再仅仅具有原先意义上业务骨干、管理干部、爱国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单纯的社会角色,他们还要作为某一层面社会群体的代表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应该具备较强的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能力。因此应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参政议政水平。要把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纳入干部

5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更具权威性,规范性。首先要狠抓基础理论培训。要加强与组织部、人事部门和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及大专院校的联系,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些优秀的党外人士去学习深造。对党外人士的培训,必须突出政治引导,帮助他们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和思想修养。其次要多为党外人士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知情出力的机会。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或做一定的政治、实职安排,积极为他们铺台阶、搭舞台、压担子,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锻炼,尽快提高组织领导水平,增强政治和社会活动能力。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把握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按照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抓住四个主要环节。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管人才与发扬民主相统一,坚持培养为重和以用为本相促进,坚持严格要求和热情关心相兼顾,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四个主要环节是:要把握发现这个前提,打牢培养这个基础,抓住使用这个关键,强化管理这个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协调统一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战部的牵头协调作用,以大统战格局的完善推动大人物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各有关单位的职能作用,形成一个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所在单位、民主党派和有关团体的源头性、基础性作用,形成队伍建设的内生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作用,争取广泛支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党外人才资源,形成协调统

一、规范有序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展示党外人士服务科学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扩大党外代表人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全社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深化调查研究。要将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先导工程抓紧抓好,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联合攻关,努力形成高质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政策、创新政策、落实政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