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喀拉苏乡人大代表视察方案
方案
人大代表依法进行视察,是人大代表行使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是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知情知政、联系群众、听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的重要民主渠道。为切实组织好2011年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活动,充分发挥视察在支持、规范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职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以及县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要求,结合喀拉苏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结合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面深入了全乡在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情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切实提高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水平。
二、组织领导及视察人数
由喀拉苏乡人大主席牵头,人大专干干事和老龄干事组织各村人大代表及老龄干部到外乡视察,视察人员由11个人大代表和4个老龄干部组成。
三、视察时间
视察时间:2011年10月20日
四、视察内容
1.喀拉托别乡林业及
2.克林牧场牧民定居情况
3.胡吉尔台乡杏子园
五、视察方式
采取看现场观摩、听取汇报、走访群众和现场询问、召开座谈会等方式。
视察活动采取听、看、查、访、议等形式进行。即听取工作汇报,查看有关文件资料,现场观看在建工程的进展情况,召开座谈会多方面征求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改进和指导意见。
代表活动小组要认真记录活动过程,认真总结活动效果,形成小组视察活动档案。乡人大将在全面收集资料、认真总结活动效果的基础上形成专题视察报告,汇报县人大常委会。
六、活动要求
1、在专题视察活动中,要深入企业现场进行调查、询问、视察,详细掌握该企业的建设情况、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
2、各被视察单位要做好汇报及相关准备工作。
七、视察目的
1、促进代表们进一步履行自己的权利,提高代表们参政议政的能力,增强人大代表的使命感。
2、营造一个重视城乡建设、发展经济的良好氛围,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监督城乡建设
3、督促政府切实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喀拉苏乡人大办2011年10月15日
第二篇:玉什喀拉苏乡扶贫安居工程汇报玉什喀拉苏乡2011年扶贫工作总结
玉什喀拉苏乡辖区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耕地10万亩,草场32万亩,总人口10820人,居住着汉、哈、回、蒙等8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80%以上,全乡共有14个行政村,畜牧业产值占一产的60%以上,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到了全乡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业大乡。近年来,额敏县玉什喀拉苏乡高度重视扶贫安居工作,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把扶贫安居工程作为一项“得民心工程”来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推进扶贫安居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实施扶贫安居工作的重要性长期以来,该乡牧民逐水草而居,对天然草场依赖性大,产业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牧民增收的渠道有限,传统经营方式已成为制约牧民增收的瓶颈。2002年全乡人均收入2650元,其中牧民人均收入仅为1067元。如何解决畜牧业发展,解决好三分之一人的致富问题,是摆在该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攻坚难题。面对这一现状,乡党委一班人认识到实现畜牧业大乡向畜牧业强乡跨越是唯一出路,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改造传统畜牧业,摆脱“靠天养畜”的生产模式,走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大力实施扶贫安居,从根本上改变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2005年地委、行署提出了开展以扶贫安居为重点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玉什喀拉苏乡审时度势,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力推进扶贫安居建设工程。在2011年实现500余人喜迁新居,定居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700元,较2002年增加了3800多元。
二、扶贫安居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成立了乡村两级扶贫安居领
导小组,签订了年度责任书,形成了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有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采用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现场会、问题分析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开展逐户走访、调查、宣传、讲解优惠政策,给牧民算经济账,利用已定居户的实际情况现身说法,提高广大牧民参与定居的积极性,使这项由政府主导的民心工程转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营造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牧民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10年初,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多方论证,坚持将扶贫安居与新农村建设、抗震安居工程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突出重点建设中心村”的思路,经过反复论证和实地勘查,在玉喀公路沿线,距乡政府1.5公里处,规划面积600亩土地实施256户的牧民集中定居建设。
三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在群众自筹的基础上,将辽阳对口支援资金、灾后重建、扶贫安居工程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捆绑优先用于扶贫安居建设,对每户牧民住房、牲畜棚圈建设补贴6万元,牧民自筹2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扶贫安居住宅、牲畜棚圈、饲草圈等配套建设,统一配套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设施,为搬迁牧民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优越条件。
四是严格标准,提升质量。坚持把扶贫安居作为惠民工程,狠抓工程质量,确保牧民生活得到改善、生产得到提升。专门组织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扶贫安居工程进行专门督查,对工程进度慢、质量差的施工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返工,配套定居工程实施全程监管,严把质量监理、落实验收制度,对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交付使用,保证了扶贫安居工程的质量。
五是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产业的培育。要使牧民真正“定
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关键是定居牧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对此,该乡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优惠政策,对新定居牧民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大力扶持。在房屋建设中,无偿划拨了2-3亩宅基地,针对牧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设计和建设,确定了60—80平米两种住房户型。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建设,按照“定居先定畜、定畜先定草”的原则,把饲草料基地建设作为扶贫安居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保证户均50亩饲草料地。积极开展对牧区牧民转移增收的技术培训,增强牧民科技增收本领,促进增收致富和定的下、稳得住。
六是加强管理,拓展服务领域。定居点建成使用后实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有效改善和提高牧民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解决他们冬季就医和子女上学不便等问题。另外,针对定居点各牧民家庭的不同情况,制定详细的、可造作性强的管理办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大力培育一批专业养殖大户或科技示范户,使牧民每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提高牧民的农产品科技含量;组织好扶贫安居后的富余劳动力输出,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
二、三产业,增加牧民的非农收入;积极组织涉农牧部门技术人员对牧民进行科学种植培训,提高种植饲草料的技能,增加种植效益,以达到定居目的和目标的实现。
三、2011年扶贫安居建设情况:
在去年一期扶贫安居工程109户的基础上,今年总投资1200多万元新建了二期工程扶贫安居100户,同时完成对354平方米的社区办公阵地的装修布置,修建完善91平米的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1座;安装健身器材11套,累计完成砖砌围墙1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0盏;开挖路边渠、整理树沟12.5公里;种植风景树2500棵;种植蔬菜30亩;清理垃圾40方,安装垃圾屋10个;书写宣传标语30条;一期的109
户社区居民已全部安装卫生环保厕所。完成对主道、巷道5公里柏油道路摊铺;
四、扶贫安居呈现的主要成效
被玉什喀拉苏乡哈萨克族牧民誉为“民心工程”的曙光社区服务中心,于2010年10月16日得到县委和政府的批准,在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整齐住房,使入住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牧区的突出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再加上哈萨克族牧民“逐水草而居”,长年迁徙,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通过扶贫安居,牧民阿斯哈结束了游牧生活,以前住的“冬窝子”变成了敞亮的80平方米红砖抗震安居房,他高兴说现在的房子有水有电,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干活的劲都更足了。
——牧民了解信息的渠道进一步拓宽。长期传统的游牧方式,使牧民了解信息的渠道非常狭窄,特别是现代信息,对牧区来说,更是很少接触。现在,扶贫安居中心村有了电视,通了电话,牧民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县乡信息、牲畜的有关行情,牧民通过信息提高了防灾、抗灾的本领,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
——牧民的生产生活更加方便。中心村里路、水、电三通,学校、医院、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投入使用,为牧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基本条件。牧民妇女卡汗在扶贫安居新村商业区开了间小型超市,短短的20天内通过销售日用百货,赚了1500元。实例证明通过扶贫安居,使牧民群众小康生活水平和层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牧民思想观念大大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得到有效改造。往日,牧民“一支皮鞭、一群羊,一天到晚走断肠”的凄凉游牧生活已一去不复返,引来得是牧民有了固定温馨
的居住场地,有了棚圈等配套养殖设施齐全的养殖场地和人们学习娱乐的休闲生活场所,牧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时间多了,整体畜牧业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今后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继续把齐特布拉克村、牧业队和沿山的拉斯拜村、哈拉开门村、阿克布拉克村、加勒格孜塔勒村、铁列克一村、铁列克二村等村集中安置到该定居点,将有效改善和提高受灾群众、沿山村民和牧民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解决他们冬季就医和子女上学不便等问题,又集聚了乡政府驻地的人口,让农牧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现代化生活的气息。
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安居富民工程的实施不仅使群众住上了抗震的房屋,增强了抗震防灾能力,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改变了乡村面貌,扎实做好这项“得民心”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今后我们将在地委、行署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好扶贫安居工程建设,使群众从中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玉什喀拉苏乡2011年扶贫工作总结
玉什喀拉苏乡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
第三篇:喀拉苏乡克什喀拉苏希望小学德育达标校工作汇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克什喀拉苏希望
小学申报县级德育达标校
工
作
汇
报
汇报人:叶尔江二0一四年五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
县喀拉苏乡克什喀拉苏希望
小学申报德育达标校
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喀拉苏乡克什喀拉苏希望小学的全体师生,对前来我校进行德育达标及验收的各级领导及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忱的欢迎。同时借此机会向一直关心我校德育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验收是对我校德育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与指导,也必将极大地促进我校德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给我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现在,我就我校德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克什喀拉苏希望小学座落于县城西部,离尼勒克县城32公里处,学校始建于1934年,1975年迁至现址,是一所有80年历史的村级双语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0个,在校学生共218人,其中哈萨克族学生215人,约占学生总数的99%;教职工23人,其中党员教师14名(包括退休党员教师4人)。教职工中本科2人,大专18人,中专3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教高级职称有7人,小教一级职称16人。目前,学校有体育室、美术室、音乐室、劳技室、图书室、阅览室、医务室、计算机室等共10余个专用教室。
14间普通教室。学校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三风一训”;校训:文明守纪、勤学创新。校风:团结进取、勤奋爱校、刻苦钻研、奋发拼搏。教风:
为人师表、严肃认真、刻苦钻研、敢于创新、关心学生。学风:自觉学习、专心致志、勤奋苦练、诚实虚心、持之以恒、一丝不苟。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得到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学校在精神文明、党建工作、民族团结、工会工作等方面取得主要成绩有:
2005被评为县级“两级”共建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被评为“五个好”学校党组织2008年被评为乡级2007年度先进党支部2008年被评为乡级2007年度绩效考核先进单位2009年荣获县级民族团结模范单位
2009年荣获县总工会“五一”女职工文明示范岗2009年荣获县教育工会模范职工之家2010年荣获州级模范职工之家2012年获得县教育工会先进集体2012年被评为乡级先进党支部
2013年被评为县组织部“六个好”学校党支部2014年被评为州级“绿色”学校
二、德育工作的特色。
1、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德育在学校全部工作中起着统帅和保证作用,对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学校领导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有关德育工
作文件,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职工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为全员育人奠定了基础。
2、建立和健全了德育网络。
1)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了校长是德育工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德育管理体系,党支部书记-德育主任-工会主席-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教务室-教研组长-任课教师为一体的德育管理体系。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叶尔江(校长兼校长)副组长:江波拉提(法制副校长)
组员。叶尔江(德育主任)、叶尔扎提(教务主任)、江波拉提(工会主席)、帕提古丽(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古丽海霞(班主任)、玛丽(会计)及各班班主任。
下设办公室在德育室,叶尔江为德育主任,全面负责学生的常规和管理,设计开展德育活动,负责学校德育目标的具体实施及档案工作。
2)我校逐步形成了学校—家长-社会同抓齐管的德育网络化体系。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了家长对德育工作的的辅助作用。学校法制副校长通过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使学校、家长、村队共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3.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
为了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务室每学期多次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有关提高素质的活动,学生经常也积极参与,如组织教师进行论文比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业务学习活动,在有效课堂活动中做到集体备课,共同学习和提高。近两年我校疆内初中班录取率有所提高。
学生多次进行写字比赛、作文竞赛、数学竞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少先队知识竞赛、双语口语表达
大赛、文艺汇演等。通过各种活动使广大师生的整体素质和思想品德有了很大提高。
4、我校开展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党支部每年要制定党课教育计划,每季度上一次党课,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2、党课一般由党支部书记或支委授课,也可请上级有关部门同志授课。
3、党课教育内容要以《党章》为基本教材,既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教育,也可以结合本单位中心任务和党员思想实际确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