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产业发展人大汇报
湖州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湖州市林业局
2009年9月8日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状况的标志。保护利用好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拯救珍贵、濒危野生物种,开展科学研究,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和丰富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我市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严肃执法,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积极研究探索野生动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现状
我市地处浙江省北部,总面积5817平方公里,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区,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由于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较多,空气湿润,因而非常适宜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已发现的野生动物主要有4大类200余种,其中哺乳类有云豹、梅花鹿、猕猴等40余种;鸟类有11目、27科,110余种,主要有燕隼、雕鸮、苍鹭等;爬行类有扬子鳄、乌龟、蝮蛇等30余种;两栖类有安吉小鲵、中华蟾蜍、黑斑蛙等20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扬子鳄、梅花鹿、云豹;二级重点保护的有
猕猴、燕隼、雕鸮;有世界珍贵、稀有物种安吉小鲵。
近年来,我市着眼于现代林业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每年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野生动物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实施该项活动以来,我市共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教育群众5万余人。特别是2005年浙江省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省林业厅对我市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认可与肯定。
二是切实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我市现有森林资源、森林公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人员61人。乡镇林业站、木检站也配备了相关的管理人员。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厅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规范开展行政许可、野生动物救助。主要是严格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利用核准证、狩猎证等证的审核审批。2006年至今共审核审批野生动物行政许可32件,涉及的野生动物品种有梅花鹿、鳄鱼、獐等;此外,进一步规范了野生动物救助工作。去年至今,全市救助受伤野生动物100余只,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雕鸮、雀鹰、猕猴,省重点保护的白鹭、夜鹭、獾等。
四是严肃查处各类案件。加强与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的联系,
在农贸市场、农家乐、养殖场开展了“春雷行动”、“绿盾行动”等多次执法大检查。2006至今共查处非法运输、出售、收购野生动物行政案件29起,刑事立案1起。放归青蛙1.2万斤,蛇类0.3万斤,鸟类500余只,有效遏制了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行为。
五是重点做好国家级疫源疫病监测站工作。2005至今国家林业局在我市设立了两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分别是长兴县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德清县下渚湖湿地公园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设立监测站的主要目的是监控候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上报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维护我市生态安全。
1、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即设立固定监测点辅与人工巡查的方式进行监测工作。如德清监测点和下渚湖湿地公园合作,在两岛屿选定合理位置设立观景、监测两用观测台。制定监测巡逻安排表,由专人进行巡逻监测工作,每天早晚两次进行监测,如实填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巡逻记录表,严格按应急处置预案要求上报,对无特殊情况的,规定于每天上午10时前报省厅。
2、实行24小时监测制度。长兴监测站除了白天分三次监测外,晚上还利用红外线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去年11月,省厅还补助14万元给两个监测站,用于购置预警监控设备、消毒和防护应急物资等。
六是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比较滞后,给管理带来的一定的难度。
为此,我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措施和规范,如。《湖州市陆生野生动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市林业局关于野生动物管理审批项目说明》、《鳄鱼驯养繁殖与经营利用管理规范》、《市林业局关于陆生野生动物救助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二、我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与经营利用情况
驯养繁殖。全市现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36家、个体户1036人(含东林镇乌龟养殖户),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21种860.3万只(头、条),品种主要有梅花鹿、马鹿、河麂、鳄、龟、蛇、野猪等,年产值1.73亿元,从业人员2800余人。从驯养繁殖的物种状况来看,两栖爬行类5种,鸟类10种,兽类6种,种源除扬子鳄外大部分从外省及国外引进。全市野生动物存栏数在万只(头、条)以上的有3种,它们是龟、蛇、野鸭,分别有853万只、3.8万条和1.27万只;存栏数在千只以上有鳄鱼、林蛙、七彩山鸡,分别有3800条、5000只和1000只。
经营利用。全市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单位为52家,根据不完全统计,经营利用的野生动物在800万只以上,大部分为乌龟,其它品种有蛇、龟、鳄鱼、野猪、野鸭、水貂皮、狐皮、獐乳等,年产值在2.9亿元左右。
分析我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与经营利用的状况,重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乌龟养殖:吴兴区的东林镇主要以繁殖、经营巴西龟、鳄龟、乌龟、鳖为主,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年产值达1.5
亿元,高峰时曾达到2亿元。该镇采用“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就业人员2000余人,已成为当地的龙头产业。根据历年的市场行情,平均每户收益都在1-4万元之间,好的则在10万元以上。目前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养殖户亏本,产值有所下降。
2、鳄鱼养殖。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1988年由省林业厅批准成立,2007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浙江省长兴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至今,已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目前,该自然保护区面积122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0公顷,同时还投资建设了中国扬子鳄村,内设放映宣传厅、鳄鱼标本厅、鳄鱼繁育区、鳄鱼观光区等。年均接待国内外专家、游客近10万人。保护区通过模拟野外生境、优强配对、提纯复壮等手段成功繁育扬子鳄1000余条,并且每年出生成活个体超过200条。近年来,保护区还与iucn鳄类专家组、国际生物学会(wcs)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由wcs、华东师大、浙江大学等共同合作,从美国引进中国扬子鳄后代,组织并实施了野外放归项目,建立放归种群基因库。目前,保护区正与浙江大学合作,探索性地开展鳄鱼制品的开发研究活动,借此提高鳄鱼产业附加值,为以后的规模发展奠定基础。
吴兴上跃龟鳖苗种有限公司2007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已经在驯养繁殖湾鳄、暹罗鳄,养殖规模在800条左右,通过2年的养殖,去年还被批准销售湾鳄、暹罗鳄4000斤左右。
此外,东林镇的部分养殖户还存在擅自养殖湾鳄、暹罗鳄的现象。
据最新调查,全镇还有13个行政村,100余户农民从事鳄鱼养殖活动,存栏鳄鱼4770条。
3、蛇类养殖。德清县新市镇子思桥村蛇类养殖产业比较发达,曾经被日本nhk电台称之为“中国第一蛇村”。经初步估算,该村的蛇类经营利用量在14.5万斤以上。其中又以德清县莫干山蛇类实业有限公司较为著名。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蛇类养殖场地12000多平方,养殖场地75000多平方米,蛇类深加工场地2000多平方米,自动胶囊生产线一条,年均可创产值700多万元。早在1988年,该公司成功研制了高成活率的“赤链胎蛇人工孵化技术”,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赤链蛇人工养殖、孵化、加工规程,该技术在目前还属于国内领先地位。该公司还先后开发了赤链胎蛇、速冻蛇肉条、食用酒蛇胆、蛇骨钙胶囊、三蛇粉胶囊等保健食品。目前,还正准备加强技术投入,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成立“蛇类研究中心”,以加快蛇类产业的研究开发,做大做强蛇类产业。
4、珍稀濒危物种的观赏性驯养繁殖。近年来,我市的野生动物观赏性驯养繁殖已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北部有长兴的扬子鳄,南部有德清的朱鹮,西部有安吉的大熊猫。这些国宝级物种的落户湖州,标志着我市野生动物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4月德清县成立了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依托下渚湖湿地公园优良的生态环境,开展了朱鹮易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引进的朱鹮有5雄5雌,共10只,已产蛋44枚,孵化26只,存活13只。现正在系统地开展朱鹮人工繁育、野外驯化、野生种群
重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安吉县于去年10月,引进了一对熊猫。为此,安吉竹博园投资400万元建造了2000平方米的“熊猫公馆”,并聘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专职饲养员。目前,正在筹建近3000亩的大熊猫竹子饲料基地,主要引进繁育箭竹、方竹、巴山木竹等大熊猫喜食的竹种。
此外,南浔区的浙江天湖裘皮制品有限公司和湖州马可狮派皮毛制品有限公司发展势头也较为强劲,年产值分别有9000万元和3000万元,两家公司的裘皮制品主要出口到北美、东欧、东南亚等国。其它如梅花鹿、河麂、鸵鸟、野猪等驯养繁殖与经营利用规模较小,效益一般。
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产业发展作为一个新课题,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
1、行政许可存在政策制约。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与经营利用按物种的保护级别,由国家、省、市和县分别审批管理,且报批材料有待统一规范,报批时间也较长,这不利于产业的顺利发展。尤其是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sars)后,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发布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梅花鹿等54种陆生野生动物名单的通知》,对发展大规模的驯养繁殖起到了限制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做大做强。如:该文件中无蛇类一项,使得德清县的蛇类养殖受影响比较大,有些蛇类交易已转入地下,给当地的野生动物管理增加了难度。
2、驯养繁殖产业化程度不高。养殖利用尚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有市场、上规模的龙头企业屈指可数,科技型龙头企业更少,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规模小。根据对78家养殖及经营单位的调查,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仅有3家,100万-1000万元的企业5家,绝大部分企业年产值不足50万,有些更是不足10万元的作坊型企业。二是效益差。一些养殖户只顾眼前利益,一哄而上,盲目引种,生产和销售存在较大的投机性,最终因销售渠道不畅,投资过大,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三是养殖品种杂,缺乏核心竞争力。部分养殖场将兽类、鸟类等野生动物混养在一起,种类主要集中在野猪、野鸡、野鸭等低端品种,不仅给饲养管理带来难度,且产品很难形成批次、批量,缺乏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差。四是安全存在隐患。东林镇有近100户鳄鱼养殖户因法律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未经许可擅自将4770多条鳄鱼与龟鳖混养在水池中,安全防护设施较差,对当地群众生命安全和自然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3、救助与补偿存在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救助受伤、迷途野生动物200只以上,主要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雕鸮、雀鹰、白鹇、猕猴,省重点保护的白鹭、夜鹭、獾等。由于缺乏资金、专业设备、人才和机构,部分野生动物因救助不当,造成死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同时,也给野生动物保护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野生动物相关法律、法规针对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损失的赔偿问题只作了原则性规定,没有出台相关补偿细则。近几年,由于白鹭、雕鸮、野猪等野生动物的日益增多,已经威胁到了一些养殖产品和农
作物,部分县区的林农、水产养殖户意见较大,甚至还出现过上访现象。
4、执法管理较为薄弱。总体来说,我市野生动物执法工作人员较少,专业技术有所欠缺,面对数量众多的驯养经营单位,显的力不从心。况且,大部分饭店、酒楼、农家乐均为季节性销售野生动物制品,品种集中在蛇、野猪、野兔、山鸡等,大多数经营户还考虑到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等原因,不愿意缴纳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费,形成了有证与无证同等经营,缴纳与不缴纳一样利用的局面,给执法管理带来了难题。
四、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爱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全民保护意识。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传媒工具,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先进典型;二是要经常深入到养殖场、经营单位,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三是通过张贴标语、拉挂横幅、竖立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2、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一是落实专项资金、人员编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扎实做好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野生动物保护救护中心等机构建设。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3、加强重点野生动物保护项目建设。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挽救濒危物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对此,要继续加强现有14个各种类型的保护区、保护小区建设。特别要重点推进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的建设。一是增加资金投入,抓好保护区内道路、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广泛开展合作,加大科研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扬子鳄野外放归和朱鹮人工繁育项目。三是发展旅游产业,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开发新的野生动物旅游景点,提高发展能力。
4、培育野生动物产业。一是搞好审批服务。要加强与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的沟通,不仅要抓好54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的行政许可工作,而且要解放思想,突出重点,搞好服务,扩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与经营利用的种类和规模。二是落实政策扶持。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等措施,鼓励龙头型企业、发展中小型企业、扶持作坊型企业,以点带面,实现全面发展,逐步建立起以蛇类和鳄类养殖业为龙头的野生动物产业体系。三是提供技术支持。要牵线搭桥,依托院、所的科技优势,开展野生动物养殖技术研究,寻求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和技术突破。如对蛇类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技术攻关等。加快建立养殖业协会,及时发布有关市场信息和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户科学养殖水平。四是搞好规范化管理。加强对非法养殖、非法经营利用现象的查处力度,阶段性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上下联动,联合执法,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针对东林镇农户随意养殖鳄鱼的情况,市林业局曾编制了《鳄鱼驯养繁殖与经营利用管理规范》,
组织区农林局进行过执法干预,已从原先的8000条减少到目前的4700条左右。但由于情况比较特殊,涉及的农户较多,对当地经济影响比较大,建议采取逐步清理、逐步规范的办法加以解决。
第二篇:从野生动物产业发展谈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摘要】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随着经济发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形成特定产业,这一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既有优势,又带来相关问题。本文分析了野生动物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针对问题,从立法、执法、行政、科技等多角度提出一些措施,力图取得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平衡。
【关键词】
野生动物产业;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1、野生动物产业概述
1.1野生动物及其产业的定义。本文中对野生动物的定义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1]。野生动物产业是指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综合性产业。主要包括野生动物养殖业、野生动物加工业、野生动物贸易业、野生动物观赏旅游业[2]。
1.2我国发展野生动物产业的必要性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野生动物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各界支持下快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拉动了经济增长。适度发展野生动物产业,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经济效益;有利于野生动物的发展、数量的提高,具有生态效益;有利于公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社会效益。因此,我国应该适度发展野生动物产业。
2、野生动物产业发展的问题
2.1野生动物产业结构不合理。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平衡。虽然我国野生动物种类丰富,但是由于不合理利用,导致野生动物数量锐减。且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规模较小、繁育技术落后、品种单
一、商品率低、盲目性大。部分产业低效高耗,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企业经营分散、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综合利用率低,形成恶性竞争。
2.2野生动物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深加工产品。野生动物产品价值包括主体价值、附加价值。附加价值是指独立于产品主体价值之外的,能够给产品整体价值带来增值并给企业及消费者带来利益满足,进而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并能促进企业生产和销售积极性的效用[3]。由于缺少高技术的人才,该产业仍处在低级阶段。野生动物加工多以家庭作坊式初级加工为主,直接导致产生初级产品、半成品,缺乏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
2.3我国野生动物产业的相关法律中,缺失动物福利法。动物福利一般指动物不应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即使是用作食物、工具、友伴或研究需要[4]。其他国家对野生动物福利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颇丰。如英国早在1849年就通过了《防止虐待动物法》。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还没有一部关于野生动物福利的法律法规。我国“活取熊胆”的行为越来越多,它们99%患有胆囊炎,有的还患有胆结石、胆囊息肉、肝癌、各种组织坏死等疾病,养殖户很少治疗黑熊,最后黑熊只能痛苦的死去[5]。
2.4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猖獗。非法贩卖野生动物对其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一些濒临灭绝的、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受到不法分子的高度关注,在境内盗猎成功后马上出境,输入其他国家进行加工,这种跨国行为使保护野生动物难上加难。
3、野生动物产业发展中野生动物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3.1野生动物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我国野生动物数量相对较少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较少的矛盾,决定了单纯依靠野外资源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养殖业应当作为野生动物产业的基础来抓。本文提出,在发展野生动物养殖业时,应该注意野生动物的选种问题,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选择质量优良的品种进行定向的培养,努力调整养殖业的品质和品种结构,积极把养殖业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面向消费市场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的养殖业。应注意人工育种、饲料调配、养护管理等,做到高效高质。应把分散的、小规模的养殖户同大市场连接起来,实行大规模养殖,提高养殖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应利用地区特有资源优势和区域间比较优势,调整养殖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生产结构。野生动物产业的发展,应该协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实现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本人认为,应该用一批对生产、消费拉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加工业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针对稀有的野生动物,应该以保护为主,要在这些种类的后代发展有保障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对消耗大量野外资源的产业,政府要综合运用税收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企业从注重数量型向注重效益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依靠资源投入型向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型转变。
3.2发展科技,提高野生动物产品的附加值。我国野生动物产业中存在的附加值低的问题,需要用高科技来提高产品附加值,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提高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率,用科技促进企业的发展。本人认为,在野生动物产业发展方面,应完善野生动物产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机构或者设施,引进先进的技术,完善国内产业生产的流程,充分发挥国内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应该充分利用gis项圈技术、dna鉴定技术等先进技术追踪放归自然的野生动物生存状态,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自然状态的野生动物的生存。
3.3立法部门应该完善关于野生动物的法律。我国应该出台相应的野生动物福利法,保障野生动物的基本福利。本人认为,动物福利法在我国应该尽快制定并实施。福利法中应该明确规定动物的福利有哪些,应明确规定损害动物福利的量刑标准,轻者应照顾动物直到弥补对动物福利的损害为止;重者应该处以罚款或判处劳动改造。应该倡导公民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动物福利的社会、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产业中,如果相关企业要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应规范企业的上市法规。立法部门应从企业对野生动物的养殖、加工、包装、售后服务等经济活动全面地对企业的上市问题进行斟酌,确保野生动物、消费者、企业的利益。本人认为,从事关于野生动物的企业中,如果有损害野生动物福利或者造的数量、种类减少的行为,应不允许其上市,且应通过税收、财政等手段,控制这类企业的发展规模,进而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
3.4坚决打击偷猎、走私等非法行为。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以来,我国森林公安机关共破获盗猎藏羚羊的案件100余起,收缴被猎杀的藏羚羊皮17000余张、藏羚羊绒1100余公斤、各种枪支300余支、子弹15万发、各种车辆153辆,抓获盗猎藏羚羊的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6]。本人认为,在打击违法行为上,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各个省市的相关部门要联合作战,国内国际警察要共同协助,共同织下一张大网,让违反犯罪的行为无处可逃。
3.5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我国不法分子在国内实行的偷猎、走私等非法活动,与国际间的犯罪活动相互关联这样加大了国家打击这类非法活动的难度。政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便于加快侦破我国偷猎走私的案件,保护我国珍惜濒危的野生动物。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比较先进的技术,对野生动物的养殖、加工等都是有利的。
4、结论
我国野生动物产业的发展应遵循保护优先、开发利用在后的原则。通过行政、立法、科技等方面的努力,用各种措施规范野生动物产业的经济行为,力求平衡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
一、目的
1、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
本制度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国家和陕西省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水生(不含渔政主管部门管理范围)野生动物;所称的野生动物产品,是指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制成品及其衍生物。
三、适用范围
凡在我项目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制度。
四、责任
1、负责对所属人员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传达上级相关文件。
2、处理本项目部内发生违规事件,负责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3、在班前会中作好每天的任务安排,明确责任和措施。
4、发生问题后立即补救,并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汇报。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二,我国气候差异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东西方向跨经度60多度,5个时区,南北方向跨纬度近50度,多样的气候类型对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不同的野生动物物种有不同的适应气候,如亚洲象喜欢潮湿的的热带、亚热带森林及草原环境,中国的西双版纳地区为它们提供了合适的气候条件;金丝猴会在不同的季节竖向活动于不同的森林类型中,植被类型包括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以及次生性的针阔叶混交林;扬子鳄则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太湖。
第三,我国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可能与地史变迁有关,在新生代第三纪以前,气候温暖湿润,树木丰茂繁密,为多种野生动物在我国境内栖息提供了可能。且在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时期到来时,我国受冰川覆盖的影响较小,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有大量野生动物在那一时期得以幸存。而后,随着历史的推移及地史的变迁,物种不断进化,与其他物种和生态环境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物种减少甚至消亡,但也因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有不少新生物种取而代之,从而保持了中国野生动物物种的多样性。
虽然我国的野生动物物种比较丰富,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劣以及人类的肆意捕获、猎杀,野生动物的种类一直在减少,而且有很多珍稀品种已濒临灭绝。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树立起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利用对待野生动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