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班子换届后履职调查思考
按照中央、省、市委要求,沾益县乡(镇)党委班子于去年一季度进行了换届。为能了解乡(镇)党委班子换届后履职情况,切实掌握乡(镇)党委班子建设第一手资料,近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带队,从县纪委、县委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抽调人员,采取召开乡(镇)四班子领导、村委会(社区)书记、主任、站(所)长座谈会和个别谈话、走访等形式,对乡(镇)党委班子换届后的履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乡(镇)党委班子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体履职情况较好
(一)切实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班子履职能力有新提高。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干部的政治素质有新提高。为使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尽快适应新的领导体制和新的工作机制,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县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通知》(沾办通[2006]79号)、《关于建立沾益县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和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的通知》(沾办发[2006]31号)。各地抓住理论武装、民主集中制建设和作风建设等重点,建立了相应的学习制度,采取主题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学习。如盘江镇党委针对两乡(镇)合并后服务对象的变化,加强了对工业化、《信访条例》、《土地法》等知识的学习。二是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的工作作风有新改进。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以“万元增收计划”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和干部挂村包片工作中,各乡(镇)党委坚持班子成员带头转变工作作风,推行“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措施,组织开展了“万元增收进村入户调查活动”,建立了农户家庭经济档案,为每一户农户发展经济出谋划策,受到群众好评。三是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上新水平。各乡(镇)党委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和完善党委自身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健全了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等制度。四是廉洁自律防线进一步筑牢,廉政建设上新台阶。各地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干部任前谈话、戒勉谈话、离任审计等制度,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了廉政宣誓、廉政文化和警示教育等活动,营造了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二)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乡(镇)四班子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乡(镇)党委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府、纪委的领导,坚持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由党委、人大、政府、纪委四班子成员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形成了党委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四班子成员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共谋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党委总揽全局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各乡(镇)党委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上,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决定重大事项、安排重要人事、抓好党的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上,有效地加强了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领导。三是形成了党委与其他四班子团结协作谋发展的工作格局。如炎方乡、大坡乡在四班子成员分工上实行分块负责与划片负责相结合,做到四班子成员既分管各块工作,又负责督促检查指导所挂点村委会(社区)的全面工作,做到“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较好地实现了“分工不分家,工作一齐抓”。
(三)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有新加强。一是建立完善了村级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初步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理事。各地完善党建工作例会、民主生活会、“”、党员联系户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促进党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出台了村委会(社区)党总支(支部)、村(居)委会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村“两委”工作职责,促进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以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为基础,以“两公开一听证”为主要形式,基本建立了民主监督机制。二是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教育培训。各乡(镇)党委结合“两校”建设,采取党校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切实提高广大村组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带头致富能力。三是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通过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异地交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乡(镇)领导副职下挂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等形式,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班子,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盘江镇党委针对松林村委会人口多、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征地拆迁任务重、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等实际,选派一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副镇长兼任村委会党总支书记,2名年轻干部兼任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白水镇党委对3个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调整充实党总支(支部)8个。四是积极探索解决村组干部待遇偏低问题的新途径。白水镇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几大员及村组干部交叉兼职制度,增加村(组)干部的待遇。菱角乡实行村委会主任兼烤烟科技组长、村民小组长兼烤烟科技员的模式,调动了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
(四)围绕中心狠抓第一要务,经济社会有新发展。一是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各乡(镇)党委在对乡情、村情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理清了发展思路,突出了发展重点。如炎方乡党委提出了“优粮、强烟、兴畜、突薯、守林、调结构、树支柱、建集镇、转劳力、引项目、促工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思路;西平镇党委提出了“围绕城市建新区,依托企业增效益,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市场调结构,围绕发展保稳定,依托管理强服务”的发展思路。二是发展措施进一步明确。各地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非公经济发展等工作,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烤烟、蚕桑、万寿菊、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快本地发展。三是科学发展观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各乡(镇)党委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全力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扎实推进“三村四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西平镇多渠道投入“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资金1700余万元,硬化村庄道路15.6万余平方米,涌现出了太平村委会许家山、娄家山村等一批“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
二、乡(镇)党委班子履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条件差,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好、工作积极性不高,制约着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复杂而又具体。一名领导干部通常要分管几个方面的工作,工作压力大,整天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学习提高的机会少。少数干部在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敬业精神等方面都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制约着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在管理体制上,有的站(所)管事和管人分离,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制约着乡(镇)政权职能作用的发挥。年轻、素质较高的干部不愿意在基层工作,一般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十分突出,制约着乡(镇)机关的正常运转和作用的发挥。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充分认识乡(镇)党委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乡(镇)党委班子建设。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石”,是乡(镇)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福祉,关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能否顺利实现。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乡(镇)党委在我国基层政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理解、关心和支持乡(镇)工作,从班子配备、人才选拔、资金使用、项目安排、工作指导等方面对乡(镇)给予大力支持,为乡(镇)党委班子履行工作职责创造必要条件。做到把最优秀的领导干部派到乡(镇)任职锻炼,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乡(镇)锻炼成长,把有限的资金和项目优先安排到乡(镇),对乡(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能够办的立即办好,不能办的积极帮助乡(镇)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使在乡(镇)工作的同志能够安心工作。
(二)切实加强乡(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乡(镇)党委班子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带头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班子及成员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自身驾驭复杂局面和领导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以党委议事规则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要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党委班子及成员的从政行为,做到有章可循,依法行政,防止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履职不到位、班子不团结、人心涣散等现象。三是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深化对乡情的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加快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集中精力和财力抓发展。要不断深化对乡情的认识,不断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和措施,抓好统筹协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本乡(镇)的各项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四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办实事好事、推行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定期召开群众大会和党员大会、组织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法制宣传教育、移风易俗教育、示范引导等方法,把广大农民群众和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统一到各级党委的工作部署上来,集中精力构建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牢固树立党要管党的思想,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镇)党委履行抓党建工作的考核机制,不断强化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的政治责任,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和完善党委抓党建、书记带头抓党建、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抓党建、职能部门共同抓党建的工作机制。要健全党建工作经常化制度,落实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做到常抓、常议、常督促。二是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乡、村两级干部执行决策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分级培训干部制度,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充分发挥县委“五个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分期分批对党员组织培训。要建立健全“两校”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两校”培养新型农民的作用。巩固和完善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为全面推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构件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提供人才保证。三是高度重视村、组干部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强村、组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他们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勤政廉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上来。对少数工作被动、一时难以找到合适人选的村、组,要采取由乡(镇)和村委会(社区)选派党组织负责人的办法,确保村、组工作正常开展。要通过“三培养”,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建立村、组干部后备队伍,确保村、组班子后继有人。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把那些有文化、懂经济、会经营、能干事的“能人”、“强人”及时地选拔到村组干部队伍中来。要关心、尊重和理解村、组干部,从工作上、生活上、纪律上和待遇上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为他们正常工作创造条件。四是高度重视组织建设。要合理设置基层组织,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基层组织,党组织能够正常开展活动。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坚持从生产和工作一线发展党员,大力发展妇女党员、少数民族党员和年轻党员。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完善管理办法和措施,做到党员的流向、工作、走访和在外活动的情况、组织生活情况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