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做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心得体会
乡镇如何做好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随着人民政协的发展,提案和信息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最常用的书面意见和建议,也成为衡量和检验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指标。在社会实践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协组织,它们被经常而又广泛地使用,在政协全局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乡镇政协委员笔者认为要做好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正确把握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定位
提案工作定位。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承办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协助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提案对推进党委政府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起参谋咨询作用;对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补充完善作用;对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起促进和信息反馈作用;对反腐倡廉,起民主监督作用;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起推动促进作用。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定位。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政协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围绕国家大政方针,改革发展中党和国家重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政协的专门渠道汇集、分析,向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反映重要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领导机关分析判断形势、进行有效决策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人民政协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基础,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是党和国家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人民政协拓宽行职渠道、丰富履行职能实践,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正确把握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相互关系
提案和信息同是书面意见、批评和建议,属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性质。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各自的规制。
首先、从定义来看,提案较之信息内涵大。提案必须具备四要素,即提案者只能是参加政协的单位和政协委员;提案必须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提案者以提案形式提出的意见、批评和建议须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才能成为正式提案;提案立案后要交有关部门办理答复。提案的内涵很大,因而外延较小,不是社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有资格提提案,提案者是特定对象。但信息不存在诸多限制。信息的提供者范围广、程序较简单、不需立案、不需有关单位办理答复等等。
第二、从程序来看,信息较之提案具有“更高”的特点。提案是一级对一级,即全国政协委员对全国政协、地方政协委员对地方政协提交提案。提案办理是政协组织对口的同级或下一级党政有关部门及其他机关部门。信息则是直通车,它视内容分别报送同级或上级组织及其领导,甚至由全国政协转报至中央党和国家机关及国家主要领导人进行处理。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是深入调查研究求科学。一份高质量的提案必须具备“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科学性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提案的提出要求唯物客观、言之有物、持之有理。深入调研的过程就是“求实求是”的科学过程。在实践中,可采用多种调研方式,拓宽调研渠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掌握实情。深化研究、反复论证、集思广益,提出实招。
三是把握提案的写作要求。提案的通常写法一般要求“三部曲”,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即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建议。篇幅要求不超2000字。第一,案情部分必须核准事实,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篇幅不宜太长,约占20%左右。第二,分析问题部分要求合情、合理、合法且要抓住实质,切中要害。避免“即兴之作”或“道听途说”之类,篇幅约占30%左右。第三,建议部分要求具体、可行、可操作。建议部分是提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高质量提案的重头戏,要下功夫撰写,篇幅约占50%左右。提案的第二种写法,开头提出问题,接下来边分析问题边提出对策。第三种写法,开头提出问题,接着直接写对策建议,这类写法主要适用于问题和原因众所已知。
四是把握高质量信息的要求。以上提案的写作方法同样适用于信息,特别是建议类信息。高质量的信息必须以报送党委政府亟需了解和急需党委政府了解的情况为重点,着力把握并选择好信息内容取向,关注热点、剖析难点、捕捉亮点,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和报送反映现实、适用对路的社情民意。信息要提供给上级领导参阅,要求精炼,一般以1500字的篇幅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