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党外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为主组成的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新形势下加强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个基本政治制度在我省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我省统一战线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巩固壮大,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和影响深远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我们要在认真总结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一、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党外人才和党外干部工作,特别是全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下发以后,省委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具体措施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加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培养了一支政治上可靠、结构较合理、素质较高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数量稳步增加。到底,我省共有副县(处)级及以上党外领导干部2105人,比底的1532人增加了573人,增长37.4%。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我省有91名,其中党外人士有21名,占23.1%;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我省有5名,其中党外人士有3名;省、州(市)、县三级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人士7117人,比的6959人增长了2.3%。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我省有5名,其中党外人士有4名;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我省有40名,其中党外委员30名,占70%;全省各级政协有党外委员17314人,比的16077人增长了7.7%。省、州(市)、县三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副职132人。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检察院领导班子均配备了1名党外副职;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各配备了9名和11名党外副职,分别比增加了3人和8人。16个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均按要求配备了党外干部。多数州、市政协副主席的配备达到了中央关于党外的不少于50%的规定。各级政府工作部门、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中党外领导干部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其中,28所省属高等院校中的党外副校长由的8名增加到现在的21名,增长162.5%。同时,还安排了一些党外人士担任省政府参事、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和特邀检察员、特邀监察员、特邀税务专员、教育督导员等特邀人员。

结构逐渐改善。经过多年的物色和培养,一批年轻、优秀的党外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党外干部队伍的结构得到改善。一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年轻化程度有所提高。如,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换届后,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0.8岁。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增加,文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现有党外代表人士中,具有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的约占90%,具有正高和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约占65%。三是少数民族“三支队伍”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增长较快,至底,全省少数民族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达到3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党政干部达到9.4万人,占全省党政干部总数的30%。在全国、省、州(市)、县四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有少数民族人士(含中共党员)12462人和10407人。全省宗教教职人员共有12210人,在全国、省、州(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中,有宗教界人士307人;在全国、省、州(市)、县四级政协委员中,有宗教界人士880人。四是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数量逐步增加。截至目前,统战部门重点联系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有2595人,在全国、省、州(市)、县四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503人和2299人。

来源更加广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和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我省物色、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领域也从过去主要集中在公有制单位向其他所有制单位拓展,从过去主要集中在科教文卫系统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从过去集中在省内向港澳和海外发展。近几年来,除民主党派、民族和宗教界人士、无党派人士等传统的统一战线成员之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以及在滇投资经商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等各方面人士,壮大了统一战线的力量,为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和社会安排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来源,也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注入了新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第2页

活力。

二、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经验

我省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主要是:

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我省人才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第十九次、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央关于加强统战工作的重要文件下发后,省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学习贯彻,明确了加强民主党派等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制定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实施意见》,并建立了《中共云南省委领导与民主党派领导联系制度》等配套制度。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党委进一步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和统战部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培养措施,加大选拔使用力度,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加强培养锻炼,全面提升能力。培养锻炼是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环节。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省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推进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系统化、正规化和规范化二是要加快社会主义学院的正规化建设步伐,改革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和培训方式。要针对“六支队伍”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科学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研讨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三是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个体作用小、群体作用大的新特点,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由注重个体培养向注重群体培养转变,重点抓好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领导班子、统一战线团体领导班子和有关社团领导班子的培训,带动党外代表人士整体素质的提高四是要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分级、分类建立数量充足的各职级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名单。五是要下大力气培养少数民族党外干部,重点抓好少数民族党外县处级干部的培养,动员、引导一部分少数民族处、厅级干部留在党外发挥作用六是要切实加大实践锻炼的力度,改进实践锻炼的形式。学习借鉴上海等省市的经验,在我省选择一个州或市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基地,提供一定数量的挂职岗位,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党外代表人士到基地挂职锻炼。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量化、细化挂职干部的工作内容,比如,参加一次系统培训、分管一个方面的工作、化解一个信访矛盾和难点问题、参加一次考察学习、提出一个工作意见和建议、完成一份市(州)情调研报告等。通过在实践基地“第一线”的摸爬滚打,使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能力、行政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加强考核检查,激发内在动力。考核评价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各级党委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政治责任感的有效措施,也是激发党外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的必要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各级党委领导班子的考核。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把包括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内的统战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党委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内容,真正把中央提出的“把统战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考核内容,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对统战工作部门的考核。统战工作部门担负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工作职责。上级统战部门要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成效列入对下级统战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年度评优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增强统战部门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三是要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考核与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测评标准及方法,努力把考核量化、细化、具体化。要全面考核党外代表人士的德、能、勤、绩、廉状况,着重考察政治表现、履职能力和廉洁自律情况,力求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实绩和能力作出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党外代表人士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四是要把培养人才、培养干部的情况列入对民主党派、工商联、统一战线各团体、各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特别要对各党派、各团体一把手在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视程度、采取的措施、收到的成效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增强其培养干部、培养人才的政治责任感

加强机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管用、长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在党委统一领导和党管人才的总原则下,建立党委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合作机制。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要力求做到共同调查研究、共同制定规划、共同开会部署、共同培训干部、共同考察人选。三是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掌握的各方面党外代表人士的情况各有侧重,上级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对党外人才的培养选拔也有不同的要求,要及时交流和沟通信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工作进展。四是建立统战系统内部的联席会议制度。由统战部门牵头,民主党派、工商联、统一战线各团体、各单位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沟通情况,研讨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工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