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江西政协新闻网
当前项目招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二)
二、目前项目招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由于受旧体制、旧思维的影响,许多地方政府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中存在职能错位的问题,要么“缺位”,要么“越位”。“缺位”是指政府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中应该做的事却没去做,或没做好。党的十四大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党的十六大《决定》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从事宏观调控,组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监督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于各级地方政府而言,政府的缺位主要表现在产业规划不科学、产业培育措施不明确、信息渠道不畅通、组织协调不到位、发展环境不治理、基础设施不健全等等。“越位”是指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中,政府过分夸大自己的权威,将本应企业做的事情,越疱代俎,纠缠在具体事务当中。个别官员也十分自信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见多识广、握有重权,认为群众人微言轻,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整天辛苦奔忙,代替企业搞项目洽谈,给予投资商各种承诺,出席大大小小的剪彩仪式、落成典礼等等,忙忙碌碌没有精力考虑应做的事情。政府的职能错位在项目招商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项目建设、项目招商只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在许多地方项目招商只有部分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少数人在忙碌,广大的干部、群众、企业、市民,由于对政府产业政策、相关的优惠政策、项目建设情况、招商引资现状知之甚少,或由于他们对项目招商工作的热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导致项目招商工作成为少数人的事;
二是没有形成项目招商的长效机制。项目招商多局限在几次经贸洽谈会、项目招商会、商品交易会上,除了这些大聚会、大场面,平时应做的大量耐心细致、基础性的工作,诸如畅通信息、组织协调、发动群众、政策研究、市场分析、整治环境等工作却没做,或做的不多不够,把项目招商当成“三招二式”就能出成效的短期任务来突击,没有形成一整套抓项目招商的长效机制;
三是定位不准,工作重心有偏差。有的地方由于着急,只把目标盯着大项目、外资项目,对内资和本地投资项目重视不够。
四是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在“软环境”方面,在项目管理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中“吃、拿、卡、要”现象依然严重,有的部门和个人一已利益当先,把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除领导抓的项目外,“雁过拔毛”一个都不放过,各级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在他们手里大打折扣,基本不能得到贯彻,投资者非得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在物质上小恩小惠,在感情上亲亲我我“哥们义气”,否则项目建设就不能顺利开展。善于应酬的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应酬上,(项目建设的成效自然受到影响)不善于应酬的人心中犯怵,坏影响成指数级扩散,恶劣的投资环境成为影响项目招商工作的一大顽疾。在“硬环境”方面,项目建设必须的基础设施,诸如土地、交通、能源、通讯等条件不便利,或使用成本高,降低了项目的利益期望。
三、对策和建议
项目招商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决定了这项工作不是少数人在短时间内就能抓出成效的。要求政府更新观念,改变作风,脚踏实地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做好方方面面的服务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项目招商工作才能取得可观成效。概括起来就是要树立五种意识,打造四个平台。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其次是建立社会关系长期联络机制,营造与维持广泛而长期的社会关系网。与所有已建立联系的各类投资商、外地朋友通过网络、电话、书信、贺卡等形式保持长期联系,重点关系要定期登门拜访,人多的情况下可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联谊会(如首都同乡联谊会、驻津同乡联谊会等),通过这些联系持续不断地将本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宣传出去,将本地的招商项目推荐出去,从而也将外面的资金、技术、人才吸引回来。
第三,制定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其他形式招商,如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群众招商等,凡能带来投资的,都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里特别说一下作为招商中介的一些投资公司,这些机构是应社会需要产生的专门以营利为目的充当联接投资者和招商单位媒介的中介组织,可以利用他们手中掌握信息多的优势委托其招商,这样可以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
(4)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真正亲商惠商的服务平台。开展企业审批“一站式”服务,把对企业的支持化为实实在在的政府行为,减少经济主体在投资创业、资本扩张、经营转型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开展为企业服务的督查,畅通企业投诉渠道,建立定期回访企业和投资者制度,征求他们对环境建设中的意见建议;加大对卡商、坑商行为的惩治力度,凡是干扰经济秩序,损害政府形象的坚决给予打击;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让经济主体相信政府、大胆创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加快企业发展、拓展国内外市场上;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导建立各类市场性中介组织(如审计师、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农民技术协会、行业组织、民间信托等)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咨询及公共信息服务,通过培育要素物流市场解决企业面临的生产要素紧缺的难题,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