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先进事迹材料
*自打当了村支书以后,带领东尉村走共同富裕的信心愈发坚定。作为村支书来说,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就是领导村民实现发展经济的目标。可是现在的东尉村却没有像样的主打工业,没有经济实力的集体,又如何能够带动村民发展经济呢。想到这儿,他决定把自己的工厂无偿捐给集体。一方面,集体经济可以带动村里的个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集体有一份经济来源,使村民可以有来自田园之外的收益。他的这一想法,受到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反对。大家一致认为书记为东尉村付出的够多了,自上任村支书以来,已经为村里无偿捐资了三十几万元了,书记还大包大揽了这么多债务,怎能忍心让书记把自己的厂再捐出来呢。
看大家都反对,*耐心地劝说大家。“现在咱东尉村连一家集体企业也没有了,这就等于集体没有经济来源。你们说咱村连个集体工业都没有,又怎能带领群众发展工业。咱又怎能做到工业立村。”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找不到恰当的理由说服书记,可大家就是不同意书记把厂捐出来。村里的群众听说这事了,有些老人找到*说:“洪林,我认为你这样做法不妥,这厂不是你一个人干起来的,也有你媳妇的功劳哩,咋能一个人说捐就把厂捐出去呢。家里的财产往外拿,总要听听家里人的说法,你说是不。”
*去县里开会碰到了几位老朋友,他们也听说了他要把企业无偿捐献给集体的事,“村里需要资金你捐助就是了,这样全村人都知道是你捐的,没必要非得把企业送给村里。”
“我给村里做贡献,并不是想留名,我就是想让我的一庄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你捐的多,他们不就过得好了。”
“那样不是让我的一庄乡亲们老是吃我的施舍么。不是老让乡亲们从心里欠我的么。我不想那样。”
*的哥哥也听说这事了,他从为弟妹着想的角度考虑,决心找弟弟谈一谈。晚上,哥来到了*的家里。
“哥,你说钱多少算多啊;钱再多,一个人一天不也是只能吃三顿饭么。几万块钱一桌的酒席吃下去,不也是只管那一顿么。两块钱一顿饭不也是吃得挺好么。再说住吧,再好的房子一个人不就住一间屋么。哥呀,叫我说这钱够吃够花就行了,我能让咱村这七百口子人都过好,比我自个儿有金山银山还让我高兴。现在社会上常说一些有钱人‘除了有钱以外啥也没有’的话,我可不想当那样的人,我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能为人民造福的人。哥,您说我说得对不。”
“啥。你真要把咱的厂交出去。那可是咱多少年的心血啊。”妻子说这话的时候,心痛得有些颤抖。
“我人是集体的,企业也该跟着我姓‘公’。”
这是啥道理呢。他的话把全家人都说糊涂了。
“对呀,你是集体人,可咱的企业并不是集体企业啊;再说你干企业,我也跟着忙活了,凭啥跟着你姓‘公’。”妻子也跟着说。
*认真起来,严肃地说。“打从办企业的那天起,我就没把厂当成咱的私有财产。我始终认为一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是富。”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当我们回眸东尉人营造的乡村文化,人们就会发现,文
明、道德、效益形成了东尉文化的三个乐章,东尉人胼手胝足、奋勇向前,共同用心血和汗水构筑市场经济中的一座丰碑,创造一个奇迹。如果我们把东尉文化放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背景中就会发现,这种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人格化了的精神,是传统与现实美德的物化形式,是乡村文化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农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最佳形式。
东尉村在*的领导下,书写着一页又一页的辉煌。从1994年开始,东尉村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全省闻名的“经济强村”、“经济文明先进村”、“全国养老敬老模范村”和“全国生态富民家园工程”典型村,*也先后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和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并且是山东省第九、十届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