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原因与实践路径
一、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原因探析
高校腐败问题严重成因繁多复杂。第一,高等教育跳跃式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巨大。高校市场化程度加深,越来越不避讳参与各种市场经济活动,于是贪污腐败问题则直接成为高校的滥觞。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官”的思想相当多,因此“官文化”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如今,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高校一些领导干部也不再注意个人言行,“官文化”深深烙印在他们身上,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追逐公共资源的特权,最终导致徇私舞弊现象频出,在学科建设、教学资源分配方面享有更多话语权等。这一现象导致许多研究型学者开始放弃科研转而搞起行政。第三,高校行政权力泛化。一是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受到挤压。我国部分高校存在行政人员担任职称评审、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等现象,这样一来使教师被边缘化,主要表现在教师所在的学术研究系统被学术事务决策边缘化。二是学术腐败成为行政权力泛化的衍生物。行政权力的泛化使行政领导整合全部学校的科研资源,从而为自己的科研项目开绿灯,而不是真正以自身的学术水平担负起科研任务。第四,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位。高校违法乱纪事件频出,原因是,一方面在于许多教师认为党委和纪委才是党风建设的责任主体,而对于教师来说搞好教学和科研才是首要任务,这使在全校范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寸步难行。另一方面,高校领导集体党性意识、政治敏感性不强,作为政治新常态,领导集体很明显没有将全面从严治党真正落实到位。
二、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路径
当前国家正处于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期,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坚强保障,我们必须做到毫不动摇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此为我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支持。[2]一方面,在政治监督上下工夫,高校党委纪委要将强化风险防范作为主要着力点,深入推进高校反腐败斗争。另一方面,注重标本兼治,补齐高校反腐制度短板,坚持靶向治疗,聚焦学校内部的事,切实提高党员教师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高校教师是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沿的实践者,是大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每一位教师的廉政意识、廉政行为都反映高校的校风、学生素质、教师素质等。学生的言行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的言行进而又会间接影响整个社会。因此,在高校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不仅对高校搞好党风廉政教育起到正本清源作用,同时对高校学风、校风建设也起到潜在的作用。
1.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行政贪腐、学术腐败、师德失范这些社会影响恶劣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今高校。大学时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这无异于在给学生传输错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中国的希望,培养一代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需要全社会的长期努力。高校教师群体的道德失范还会对国家党风廉政教育的文化氛围创建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国家党风廉政教育和党风建设,由此看来,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迫在眉睫。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2).
[2]王岐山.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n].人民日报,2017-11-07(2).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