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的主要内容

摘要。腐败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顽疾,其危害巨大,严重影响国家的社会经济顺利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腐败问题的解决,因为反腐倡廉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能否快速发展,更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巩固的问题。反腐倡廉建设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历经了多年的反腐败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反腐倡廉理论。

本文侧重于我国当前所处国情,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出发,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进行了详细的梳理。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代领导核心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的研究,进一步归纳和总结出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笔者认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需要广泛借鉴古今中外的反腐败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又必须根据中国的党情和国情进行新的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出一套只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中国特色的真谛也在此体现。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实践需要中国自己的理论,这就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却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要以发展的思路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在其指导下,提出有效的反腐败措施。

关键词:反腐倡廉

中国特色

改革开放

正文:

(一)把反腐倡廉贯彻到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治理腐败问题的理论成果,特别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提出关于跳出“周期律”、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以及关于止“糖衣炮弹的袭击”、重视党的廉洁与打击贪污腐败等工作的开展,回答和解决了如何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中进行反腐倡廉工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党内政治生活出现问题,一些党员思想作风方面也出现问题。中央领导集体实事求是的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参考文献。《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4页。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4页。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