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警句
●不注重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邓小平)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江泽民)
●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江泽民)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胡锦涛)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胡锦涛)
●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孙中山)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公孙丑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道德经》)
●鱼吞饵,蛾扑火,未得而丧其身;猩醉醴,蚊饱血,已得而亡其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洞不补,大洞受苦。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忘公仆心。
●君子三省吾身。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人心向背古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兴邦、失民心亡国的例子很多。在决定政权存亡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心。不少亡国之君的教训就在于得天下之后就骄横起来,不仅穷极奢华,而且欺压百姓,最终失掉民心。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下台,尽管各自原因很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党脱离了群众,丧失了民心。对这些历史和现实教训,我们一定要明鉴。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取得政权以后,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形势和任务多么不同,我们党都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群众会保持血肉联系。有了这一条,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衷心拥护。我们党的奋斗历史证明,人心所向是决定党的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要珍惜这个基础,巩固这个基础,扩大这个基础,这是我们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利大了,有些党员、干部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侵蚀,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的权利为人民服务,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甚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这些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根本对立的行为,必然为人民群众所不满,被人民群众所唾弃。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决不可麻木不仁,掉以轻心。
3、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是否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信任和支持,就一定会失败,一定会垮台,一定会亡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联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一些党员干部中间存在的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歪风屡禁不止。如果不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就会严重影响人心向背,影响群众的信任,这对执政党来说是极其危险的。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出发来关心党的作风建设,每个党员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树立好的作风而不懈努力。
4、党的作风是带动全社会形成和保持良好风气的根本保证党风问题并不是孤立的问题。党的作风是党的思想理论、政治倾向、整体素质、组织纪律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反映。党的作风状态,直接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人民群众也往往根据党风的状况对党作出评价和评判,尤其是在执政的条件下,形成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各种因素中,党风属于核心地位。党风对民风起着引导、制约和决定的作用。党是全社会的表率,党风决定民风,党风好社会风气就好,党风不好社会风气也会受影响。党风不好,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重,就会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是社会道德水平下降,以至败坏社会风气。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党必须在党风建设方面起表率作用。这是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总而言之,党风是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执政党的党风,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党风建设,并且,必须要明确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