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妇女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XX市市辖两个县级市、六个县、六个区、5个开发区、1个管理区,总人口690万,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共226个乡镇,5964个村(居)。2005年,全市gdp完成1295亿元。近年来,我们按照全国妇联及省妇联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本着“强基础、求发展、增活力”的指导思想,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
一、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
经过五年努力,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基层组织形式多样化,妇女工作者队伍多员化,妇女工作社会化、两地建设实体化的新格局,使各级妇联组织成为深受广大妇女群众信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众组织,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得到健全。到2005年底,我市村、居妇代会及市、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组建率均达到100%。全市拥有乡镇街妇联228个,村妇代会5677个,社区妇联141个,居委会妇代会146个;个体劳协、私企协及专业市场妇代会47个;乡镇企业妇代会24个,其它乡村企业和街办企业妇代会45个;农村和社区各类妇女组织942个;市、县直及事业单位妇委会544个,女知识分子、女企业家等联谊组织7个。在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纵横交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网络化妇女组织。
——妇女干部队伍得到加强。村、居妇代会主任素质不断提高,村妇代会主任90%年龄在45岁以下,100%有技术员职称,10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中专以上学历占49%;全市乡以上妇联干部9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居妇代会主任进党支部比例分别达到89%和100%。村、居妇代会主任待遇达到村、居领导副职水平。
——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市、县妇联自办妇女儿童阵地17个,乡、村也基本建立了活动阵地;巾帼法律服务中心9个,巾帼社区服务中心17个,各种服务网点1100个,这些阵地和实体增强了妇女工作的活力和实力。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多样化的基层妇女组织
五年来,我们本着适应新的形势、满足群众需要、纵向抓巩固、横向促发展的思路建设基层妇女合作组织,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在城市,结合社区建设,以市委办公厅名义转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妇女工作的意见》,将社区妇联组织纳入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一并考虑。在组织形式上由原来的妇代会改建为妇联,在工作机构和内容上增加了维权、家庭指导、文体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内容,在人员的配备和工资待遇上采取有偿与无偿、全额开支与适补助相结合的方式,为城市妇女工作夯实了基础。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培养推荐基层后备女干部是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和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们加强对妇女干部的培训。贯彻落实省妇联教育培训规划,以岗位读书活动为载体,举办业务培训和各种竞赛,掀起了学业务、强素质的高潮,每年市、县、乡都分别组织村、居妇代会主任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在全省妇联系统岗位读书活动中市妇联荣获最佳组织奖。千余场次的培训及各种竞赛活动,有效提高了基层妇女干部的素质。另一方面积极向党委和组织部门推荐妇女干部。妇联组织每年定期充实后备女干部人才库,有针对性向组织部门推荐后备女干部,将优秀妇女干部纳入组织部门的视野。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召开女干部座谈会,与组织部门开展使用女干部发展女党员的联查,加强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力度。五年来,有2000多名基层妇女干部纳入人才库;全市副县(局)级以上女干部119人,县级后备女干部100名;科(处)级女干部1261人;市县乡三级共有137名妇联干部得到交流,76人得到提拔重用,使妇联组织成为培养输送女干部的摇篮和基地。2000年,市妇联荣获河北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荐才奖。
三、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有力促进了妇联工作不断跃上新水平
五年来,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全市妇女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石,使妇联工作全面开花,“双学双比”、“巾帼建功”被评为全国先进协调组织,儿少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标兵市,维权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基层组织建设为妇女工作注入了活力。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星级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在广大农村和社区得到很好开展;妇联和妇女工作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市、县、乡、村党委对妇女工作在政策和资金上都给予保证和支持,加大了工作力度;广大妇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提高了素质,开拓了眼界;妇女干部素质得到加强,仅去年换届,全市乡级妇联干部提拔的就有23人、交流的有34人;妇联和妇女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不断加强,增强了妇联在社会上的凝聚力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