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干部在监督检查中如何更好发现问题?

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日常监督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已经成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一项经常性工作,但一些地方监督检查手段单一、发现问题少、监督效果欠佳等问题比较突出,提高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必修课。

作为监督检查室负责人,我多次参与察访和常规检查,在如何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几点粗浅体会。

01检查之前多做“攻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监督检查之前做足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必须事先精心谋划,制定检查方案,打有准备之仗。

对检查的时间、地点、事项、对象范围等进行确认,合理安排,提倡少走“热门”,多进“冷门”。

对检查的手段、方法认真研究,注意因地因事因人灵活运用,提倡更多运用不打招呼个别走访、随机个别谈话等方式听真话、看实情。

对参加检查的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统一思想,交流情况,了解各人特长,适当进行分工。

对检查的重点单位和事项事先摸底,通过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口联系纪检监察组、媒体问政栏目、舆情反映等多渠道收集相关情况,确保带着问题去,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

02检查之中多留“心眼”

检查中看到的往往都是表象,问题通常藏得比较深,甚至被故意遮掩。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方面,要在漫谈闲聊中掌握话语主动权,问出有价值的信息。在创造轻松的谈话氛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谈话对象聊正事、说重点,多围绕检查事项谈看法、提意见,以便从中找到“蛛丝马迹”。

另一方面,要在漫不经心地交流中听懂话外音,进一步摸清谈话人想表达的真实意思。如,我和同事有一次到乡镇察访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与村边小店里两个村民闲聊,随意问到他们对村里某人评上低保户的看法,其中一个村民说:“那能有啥看法,这个事也不是我们说了算。”他表面上好像没看法,实际上就是不满意。经过深入了解,发现该村确实存在低保户评选程序不规范、个别村干部优亲厚友等问题。

总之,监督检查的方式多样,发现问题的办法也有多种,但工作能否见效,关键还要靠监督检查人员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更要有敢于指出问题、不怕得罪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