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实践与思考

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并提出要在全党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我党优良传统作风,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党要管党、党管干部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考与举措。各级领导干部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出思路、抓落实、出政绩的中坚力量,是群众关注的焦点。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是与群众会面最多、群众感触最深、最能让群众评说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区域、一个单位的政风民心和发展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既是保障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领导干部实践“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干事”职业道德要求。

一、问题及现象

作风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一种思想上、工作上的态度,通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潜藏在一件件具体事物之中,蛰伏于一个个有形表象之内,只有通过一件件实事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才能获得对思想和作风的本质认识。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则是领导干部政治观、事业观、群众观的外在体现和展示。当前,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良工作作风和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唯言,钴名钓誉的“功利主义”。个别领导干部受传统“官本位”思想顽疾影响,工作只是为功名利禄。对宗亲唯言,权位低了怕对不起列祖列宗和父母妻儿;对自身“缺点”唯言,暴露阳光下怕上纲上线,因而把“缺点”包装成既人人皆有、又人人皆无的“光荣缺点”,用“急躁”、“不够”、“有待”编织成一个个筐,啥毛病都里面装。对群众唯言,职权小了怕名气不足、威风不够;对工作唯言,担责多了怕引火烧身,处处回避矛盾,不敢触及焦点。对“情分”唯言,奉行好人主义,怕得罪人,素来面子薄,畏首畏尾,经不起亲情、友情甚至爱情的攻略,把本该用于工作的权利“分享”给了所谓的“情分”,亲人谓之曰“人之常情”,友人谓之曰“有情有义”,情人谓之曰“地久天长”。

唯上,心态各异的“机会主义”。遵守上级指示,理解上级意图,服从上级管理,是一名领导干部的职务使然。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领导干部对下级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屑一顾,对上级却唯诺至极,尊崇过分。一是工作能力有限,靠上级。有的领导干部,官虽然越当越大,而工作激情和创新能力却在逐年下降,工作中只好处处依靠上级指导,等待上级拿主意、定调子,发话“给活干”,为官一任,仅仅在程序层面履行为了“落实”而“抓落实”的义务,满足于当“传声筒”、“收发员”。二是工作动机不纯,怕上级。个别领导干部工作只是为了个人升迁,谙熟察颜观色之术,处处揣摸领导心理,时时围着上级领导、甚至是个别领导的好恶转,惟恐上级抓住小辫子影响“前程”,工作中如此怕上级,工作中畏手畏脚自然不在话下。三是工作导向不清,蒙上级。有的领导干部忘却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在“为谁服务”的目标追求上很模糊,乐衷于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报喜藏忧,哗众取宠,工作仅仅是做给上级“看”,等着上级“夸”,而对群众的冷暖疾苦却漠不关心。

唯书,内容翻新的“教条主义”。书乃智慧的大全,生活的先师,工作的益友。饱读诗书可以正人之德行,化人之境界,造人之能力。但书也可以固化人的思想,以至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学用所非”的现象。不用细说涉世不深、传统典型的“书呆子”,就是在用现代知识武装起来的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也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唯书”现象,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内容时有翻新。一是“照搬照抄”。有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往往奉行拿来主义,唯书是道,很少思谋创新,会上讲话照本宣科,会下谈话不分对象,安排工作条条框框。二是“空屋悬梁”。有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太过于相信下级和群众的理论理解水平,只顾自己书本理论水平上高度,不在联系群众上见深度,理论引用上滴水不漏,工作指导上却令人无所适从。三是“夸夸其谈”。有的领导干部津津乐道于社会上流行的“灰段子”、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将严肃的政治理论“调侃化”,常常不分场合说“段子”,滔滔不绝说“新词”。

唯虚,作风飘浮的“形式主义”。务虚本是高层次的务实,但在极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务虚的工作却有点误入歧途。有的工作就是开会,检查就是喝醉;有的沉醉于文山会海,紧忙于各种应酬之中;有的谋划工作动辄喊口号,落实工作有上文没下文;有的要显绩不要潜绩,顾眼前不顾子孙。有的沾沾自喜于“吃的盐多,过的桥多”,满足于老经验、老办法,观念陈旧,固步自封。凡此种种,不一而语。

二、原因分析

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不实的原因很多,既与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观念有很大关联,也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工作氛围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不可分离。概括来讲,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现实社会因素;既有环境客观因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

1、宗旨意识淡化。极少数领导干部在创业初期确实根正苗红,无可挑剔,但随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增大,在“为谁服务”的根本性问题上渐次模糊起来。有的迷信官位,把封建“官本位”思想带入工作,视“职位”为光宗耀祖的“招牌”,仿效封建仕族官僚作派,只求当大官,不求做大事,求“官大”不择手段,求“位显”不图“有为”。有的迷信权力,在未成为领导干部之前还能规规矩矩、本本份份做人做事,一旦成为领导干部,就像换了一个人。目空一切,听不进批评意见;急功近利,只围绕立功去做事,把立功当作升官的阶梯和筹码,所立的“功”没有“德”支撑;特权思想,把单位当成“私营”公司,不允许别人参与或了解任何决策过程;滥用权力,任人唯亲,以权谋私;视“权力”为“私有品”,只要自己风光,不要群众监督,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以至于出现了权力外包、寻租等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党员,是一位党教育培养起来的党员干部。其根源就在于极少数领导干部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为谁服务的问题上产生了位移。

2、创业激情减退。领导干部大多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无论是年代跨度,还是工作经历,都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锻炼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顺应时展变化要求,通过不断解放思想,焕发出新的创业激情适应新的岗位,但也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在多年的“奋斗”中磨去了棱角,头脑中装满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为官处事的“潜规则”,事事按部就班,处处不紧不慢,当起了太平官,不惹事,不出事,当然也不创事。缺少应变市场竞争的危机感,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很弱,随着年龄渐次到杠、职位再提升逐渐渺茫,更不图思想解放,抖擞精神创业,仅有的守业心情也在消退。

3、知识结构陈旧。少数领导干部虽然在职级提升,但能力素质却没有随着职位的提升而提高。尤其是成为领导干部后,客观理由多多,来自外界的学习压力更小,有条件不再事必窮亲,不但各种材料稿需要属下准备,有的甚至学习笔记属下补、体会文章属下写等等,日子一长,早年的知识存底掏空殆尽,新知识格格不入,工作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更是自然,头脑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反应迟钝自在情理之中,面对工作困境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四处应付。

4、监督渠道不畅。领导干部不良工作作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纠正起来也不能指望一天两天之功,需要建立和形成一种长效监督机制才行。当前,监督渠道不畅、制度措施皮软是导致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纠而无力、整而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中纪委副书记刘锡龙谈对官员监督的五大困境: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组织监督时间太短,纪律监督为时太晚。

5、政绩评价失准。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工作作风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行的干部政绩考评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还不能够准确评价、激励、提醒、制约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行为。政绩评价标准太原则,量化操作困难,板子很难打到具体人身上。考核评价不准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考核结果运用还存在失缺现象,考评干部与任用干部结合得还不太紧密。

三、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大同市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通过创新思想政治建设载体,科学选配各级领导干部,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强化全市效能建设、科学考评政绩、健全监督机制等方法,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一些特色经验做法受到中组部和省委的好评,有效保证了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精神状态佳、创业劲头足、作风纪律严,形成了团结一致谋发展、齐心协力建和谐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1、创新思想政治建设载体,活跃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创业激情。市委在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时认为:“大同作为山西第二大城市,之所以在全国全省大开放、大发展的形势面前不能赢得与其名相符的发展速度,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够,抢抓机遇奋力赶超意识不浓,开拓进取创新观念不强,争先创优工作动力不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干部是事业的核心,抓住了思想就抓住了人,抓住了领导干部就抓住了事业的龙头。全市要尽快实现好中求快地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思想观念超前、工作干劲超强、有活力有动力,能够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干部队伍。”针对全市领导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现状,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树四观创真绩”、“四看四比”、“四争一树”主题实践活动的意见》。重点在县区领导干部中,针对为政动机不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力开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完善目标规划;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端正为政动机;树立新型的人才观,科学识人用人;树立牢固的群众观,转变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树四观创真绩”活动,着力打造创业型的县区领导干部队伍。在市直机关领导干部中,针对效能低下、作风不实的问题,大力开展“在全省看位次、比实绩,在全市看大局、比创新,在单位看团结、比作风,在基层看服务、比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四看四比”活动,着力打造优质服务型领导干部队伍。在乡镇、农村的基层领导干部中,针对模范带头作用不突出、干劲不足的问题,大力开展以“争做市场经济领路人、科技推广带头人、文化教育热心人、生态建设创业人”为主要内容的“四争一树”活动,塑造新时期基层领导干部新形象。市委还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定期汇报在活动中的进步情况,适时督查改进,检查考核,并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三项活动覆盖市县乡村,牵动党政群团,使党建政治工作具体化,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转变平台化,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各级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实践科学执政、追求科学发展的工作作风在大同蔚成风气,受到全市干部群众的认可。

2、科学选人用人,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目标信心。市委始终坚持科学择优选人用人。一是科学选人。着眼干部的全面发展,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健全机制,扩大民主,大力选拔各类优秀干部。在选任程序上,市委从规范民主推荐制度入手,着力解决“民意失真”的问题;从完善考察方式入手,着力解决“考察失实”的问题;从提高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入手,着力解决“酝酿失公”的问题;从贯彻民主集中制入手,着力解决“决定失范”的问题。在健全机制上,出台了《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规范民主推荐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同市考察领导干部工作规定》、《大同市讨论决定领导干部工作规定》、《大同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暂行办法》、《关于选拔任用市管干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规定》、《县区党委换届工作方案》、《届末考核及全额定向推荐工作方案》,从制度上保证选人用人公正公平。二是科学用人。针对县区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妇女干部和年轻干部少、许多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活力不足等问题,市委以去年县区党委换届和今年县乡人大、政府、县政协换届为契机,加大了班子配备改革和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在交流中既注重干部交流回避,又注重交流干部与本地干部的合理搭配;既注重选派年轻干部到艰苦地方磨炼,又坚持由偏远到近郊、由小县到大县的原则,调动干部积极性;既考虑县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又考虑干部自身的锻炼成长;既考虑班子的结构优化,又考虑个人专长、能位匹配及县区工作的连续性,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了各级班子结构,激活了领导干部的工作干劲。去年党委换届中,全市共交流县级干部104名,占调整干部总数的81.25%。今年县区人大、政府、县政协换届中,市委坚持重基层、重能力、重实绩、重民意、重结构的用人导向,调整干部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岗位结构需要,把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干部选配到最需要、最适合的岗位。换届中提拔的56名干部,有54名从县区干部中产生的,只有2名为市直单位产生,新提拔的7名副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全部是县区的中层干部;配备缺额的5名非中共党员副县区长,全部是经过多个岗位锻炼的副县级干部平转。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是要把情感贴在民心上。“感人者,莫先乎情”。党员干部要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常怀亲民之心,常念为民之责,常思富民之策,从心灵深处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做人讲真实、待人讲真诚、做事讲真情。

二是要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坚持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紧紧盯住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打官司等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做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是要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尺度。作风问题是个群众观的问题,党员干部做了什么,做得如何,群众心里最清楚最明白,上级领导的表扬有时是出于鼓励,而群众的赞扬则完全是发自内心,正所谓:“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不断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衡量作风改进的成效,人民满意的作风就努力坚持,不满意的就坚决克服,在群众的支持和监督下不断提高作风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