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市**区人民法院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问需于民、问策于民、问情于民、问难于民,坚持“四送服务”,让教育整顿的成果与群众诉求相呼应,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到不见效不放手、群众不满意不收手。
一、问需于民优化服务便民
“真是太感谢您了,耽误您的午休时间,实在是不好意思。”在**市**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内,白先生向法官连声道谢。
前不久,白女士来到**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咨询立案事宜。临走时,白女士说:“其实我是帮我弟弟咨询的,他准备起诉,但他从事保安工作,上班时间不能来现场立案,所以我先来替他咨询一下。”
“您可以让您的弟弟提前跟我们联系,可以预约立案或者上门立案,即使是休息时间我们也可以立案。”立案法官耐心的向白女士介绍道。
白女士当场与其弟弟电话联系,确定当日中午来现场立案。当天中午,白先生如约来到诉讼服务大厅,立案法官利用个人休息时间,为白先生办理了立案登记。在缴纳案件受理费时,书记员又通过pos机扫描微信二维码完成交费,短短五六分钟,白先生便顺利完成了现场立案。
一直以来,**区法院始终将方便人民群众诉讼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打造“阳光、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窗口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化立案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立案导诉、材料收转、信访接待、法律援助、诉前调解、免费复印等一站式诉讼服务,在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司法需求。****年,**区法院实行“预约立案”“延时办理”立案模式,群众可通过拨打电话****—****预约立案。通过预约立案,共批量化立案***余件,切实提升了精准化诉讼服务,真正方便群众诉讼,真真切切地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二、问策于民提升质效利民
在优化司法服务的同时,**区法院多次召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民情恳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律师、人民陪审员、社区党员干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广泛征求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征集群众需求,围绕各方提出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积极作为,真抓实干,提升工作质效。
*月**日,**区法院开展了“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辖区内**四个社区的**余名党员、群众代表走进**区法院。活动中,受邀党员、群众代表先后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六专四室”、互联网法庭、文化展厅、科技法庭等场所,对该院诉讼工作流程、审判功能区以及该院文化建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参观结束后,**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第二党支部书记、综合办公室主任**及第二党支部党员及干警与受邀党员、群众开展座谈。座谈会上,干警向代表们发放了征求意见表,针对法院干警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阳光执法、高效执法、廉洁执法六方面问策于民,受邀人员对该院在审判执行、智慧法院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四位社区书记不约而同地提出,希望法院能够多下基层,并针对社区群众在邻里纠纷、家事纠纷、物业服务纠纷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化解矛盾,引导群众理性维权。
座谈会结束后,该院立即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
三、问情于民创新机制亲民
“法官,谢谢你,我要撤诉。”在调解平台上,**区法院立案庭庭长**正在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办理撤诉手续。
张先生与李先生原系同事关系,两人在**工作期间,李先生向张先生多次借款,并给其出具了借条。****年,张先生结束了在**市的工作后,回到老家**市。之后张先生先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李先生催收欠款,李先生却借故推脱。无奈之下,张先生给**区法院立案庭打电话,咨询如何异地起诉。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区法院金融法庭与**银行**分行、*商银行、包农商银行、**市**镇银行举行座谈会,为银行、银保监会举行普法培训会,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同时,在该院微信公众号开设“老徐说法”专题栏目,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加强法律知识、党规党纪知识宣传,从而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
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是检验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区法院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十项举措,建立总台账和项目清单,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在为群众真情服务的同时,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许。
“群众的满意度是压力更是动力,司法便民利民是人民法院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持续推出司法为民举措,提高司法公信,树立司法权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真正正做到我为群众办实事。”**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