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势头强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据统计,到2001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423万户,私营企业202.86万户,从业人员达7474万人,注册资金21648亿元,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19675亿元。这些数字分别比20世纪90年代初增加了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表明,非公有制新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非公有制经济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非公有制经济还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的要求,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无法克服的消极因素,以及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业人员和党员人数的增加,都使得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发展经济等方面的作用人们已经取得了一致的认识,但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这个问题的看法却不一致,而且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工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
一是党组织覆盖率低,空白点多。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看发展很不平衡,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据2000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国86%的私营企业中没有党员,已建立党组织的仅占企业总数的0.9%,相当一部分企业有党员但没有党组织。截止2000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只占4.4%,外商投资企业中只占17.6%。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党组织边建边散的情况。在今后一段时期,在企业中建立独立党组织数量虽然会增加,但只占企业数量很小一部分的现实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二,体制性因素。所谓体制性因素是指,传统的理论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的不适应,一些旧的做法和思路为新的工作展开留下了障碍。例如,在社会相对稳定从业人员相对固定的条件下要求有足够的党员人数就成立党的组织的规定,在“四个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中和人员流动性强的非公有经济组织中就有相当的操作难度,但是党章的规定还要执行,这就存在着矛盾;再如,按照党的组织文件规定,党费作为上交党组织的,而且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上缴。同时党费也要留一部分作为党组织活动的必要支出,但是党组织活动的费用一般都要高于剩余的党费,在机关或者国有企业一般这项费用由行政拨付,但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行政拨付问题不好解决,但是党费还要上交上级组织,这就存在着党组织活动经费难以保证的问题,等等。类似的情况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大量存在着。如何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的情况和党员的实际需要解决体制性的问题,是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三,自身建设因素。自身建设因素是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党建工作的有效性的影响。首要的问题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如何定位,这关系到党组织的发展问题。一旦定位不够准确,其作用就发挥不足。党组织定位拔高,不符合实际会逐步丧失地位;而定位低了,成为一般的群众性组织,也根本发挥不了党组织的作用。在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大量的问题是,一些党组织把自己定位为一般的群众性组织,这样党组织的作用就仅仅在于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也局限于此,甚至有的党员主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混同于一般群众。
党组织的地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不足和不完善,使党在其中作用的发挥包括参与决策、获取相应信息、进行组织动员、实施监督保证等,面临一系列的新挑战,也给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这些都是今后需要努力和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