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关于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今年以来,**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持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坚持不懈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一、突出政治标准,锻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市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政治要求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融入干部育选管用各环节,坚持不懈锻造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特别是忠诚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铸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通过集中学习、脱产轮训、网络培训、领导干部上讲台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举办**市党政主要领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市市管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班等主体班次,全覆盖轮训县处级干部;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采取单独办班、联合办班等方式,全覆盖轮训科级干部。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及时启动第三轮“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活动,组织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参加集中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强化政治素质考察。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采取平时考察、专项考察、年度考察、干部任前考察、换届考察等方式,结合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蹲点调研、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重大专项调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干部日常调整配备、各级领导班子换届等工作,全面了解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情况。扎实开展干部队伍政治素质自评自查、政治素质专项测评、政治素质鉴定以及政治素质谈话调研“十问”等工作,进一步健全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深入分析研判干部政治素质,统筹用好政治素质考察评价结果,真正把政治过硬、对党忠诚、作风优良、本领高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振干部精气神。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全面开展“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对标杨善洲同志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深入开展“弘扬杨善洲精神、树牢正确政绩观”专题研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看一次杨善洲精神展览、听一次杨善洲精神党课、观一次《杨善洲》电影、组织一次学习杨善洲精神主题党日活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的“五个一”活动。通过开展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我为群众办实事”、作风建设、模范机关创建“五个大比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为旗帜,学习杨善洲同志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和甘于“自讨苦吃”的崇高精神,坚持不懈找差距、增动力、转作风、提效能,做到诚心实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做到一辈子为民造福,一辈子克己奉公。
二、抓实源头储备,激活年轻干部“一池活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市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培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相关要求,从战略上布局、常态上破题、全程上用力,逐步构建起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常态化工作格局。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建立正向激励体系。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不断建立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工作不在状态、不思进取、不担当不作为、干部群众意见大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和降低职级,推动形成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楫争先。研究制定《**市市管职级干部管理办法》,实行市管职级干部职级能上能下,明确优先晋升职级五种情形、不得晋升职级十种情形和按规定降低职级九种情形,有效激励市管职级干部担当作为。严格落实《**市纪检监察机关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对经核查认定检举失实的干部,采取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等方式,及时把主要问题及调查核实结果客观公正透明地进行反馈,持续释放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强烈信号。
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干部。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心理上关怀、待遇上保障。健全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积极落实好干部休假、体检等相关制度。强化对异地交流任职、挂职干部的工作生活保障,加大关心关爱基层一线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干部力度,制定进一步关心关爱干部若干措施。加强对干部身心健康状况的动态了解和关心关注,及时了解掌握干部工作、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和突出矛盾困难,给予关心帮扶,解决干部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