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建议法院采纳问题分析

【摘要】作为法院量刑决策的参考依据,量刑建议的实施对于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增强量刑程序的对抗性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量刑建议的采纳率很高,为此学界和实务界都对此有很大的争议,本文拟从量刑建议采纳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纳率高的原因,并从中发现量刑建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对量刑建议制度的改进提出意见。

【关键词】量刑建议;采纳率;影响因素

一、量刑建议的采纳率

随着量刑建议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对这项制度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从最初的反对到后来逐渐接受并且认可。在实践中,评价量刑建议改革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量刑建议的采纳率,这样看来,量刑建议制度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效果。以笔者进行调研的某市为例,该市的各基层检察机关在2018年总共对3984起案件提出了量刑建议,最后被法院采纳的有3869起,采纳率高达97.1%。虽然这只是一个市的基本情况,调研基数比较小,但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问题。面对如此高的采纳率,学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如此高的采纳率会导致在实践中产生诸多问题,例如律师量刑辩护的无效、量刑审理形式化等;而有部分学者认为,如果采纳率低,那么量刑建议制度就未能真正发挥其控诉职能,也不能很好的保证程序公正、公开,促使控辩双方平等对抗。无论学者们对采纳率高低这个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他们的担忧都不无道理,但是目前我国的量刑建议制度还处在探索之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单纯的就简单的数据对比不能说明太多问题,直接评价采纳率高低带来的影响也有些许不妥。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并进一步反思量刑建议制度值得完善的地方。

二、量刑建议采纳率的影响因素

(一)量刑建议的模式。在理论上,量刑建议有三种模式。概括型量刑建议、相对确定型量刑建议和绝对确定型量刑建议。①与日本、德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的量刑建议采纳率较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量刑建议的模式,我国采用的是相对确定型量刑建议。对于概括型量刑建议而言,此种模式不提出具体量刑,只要法院接受检察机关的定罪请求,就可以将刑罚视为采纳其量刑建议,从而导致量刑接受率极高,几乎等于定罪率;对于绝对确定型量刑建议而言,此种模式处在与概括型量刑建议模式完全相反的一种状态下,它所建议的刑罚没有幅度,明确提出应判处的具体刑罚,所以也没有被大家广泛接受。因此,相对确定型量刑建议就成为了我国主要的模式。②这种模式有两个好处,一是在为法官提供参考的同时,还能使法官更好的接受量刑建议;二是此种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信息的变换,体现了量刑建议的稳定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是有优势的,即避免了概括型量刑建议的模糊性,又避免了绝对确定型量刑建议的接受率过低的问题。

(二)量刑建议的运行机制

1.案件的筛选机制。案件的筛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量刑建议的采纳率,为了确保量刑建议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我们有必要对使用量刑建议的案件进行严格的筛选,谨慎把握,要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只有经过公诉机关慎重选择出来的案件才会提出量刑建议。那么这就会导致量刑建议的采纳率很高,因为公诉机关已经将不适宜提出量刑建议的案件排除在外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每个检察机关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他们对于案件的选择存在不同,但相同的地方在于,几乎每个检察机关都不会对所有的公诉案件提出量刑建议。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量刑建议采纳标准的结果主义。法院的裁判结果是否在量刑建议的范围之内是量刑建议的采纳标准,这种采纳标准无疑是存在问题的。一方面,检察机关所依据的量刑信息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之中虽然规定了检察官收集量刑信息的限度,但却没有关注到某些不太重要却仍有实质性影响的量刑情节,而且,绩效考核压力大,检察官无力关注到案件的所有事实和证据,这就会导致证据的收集方式以案卷笔录为中心,不利于收集到被告一方的相关证据;④另一方面,法官和检察官在对量刑事实的认定和适用上可能存在不同认识,这其中既包括了对案件事实的不同认识,也包括对法律形态的不同认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现行刑法还是法院的指导意见,都给量刑决策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就会导致在法官这个群体的内部存在认识不一致的问题。

四、量刑建议的改进

从量刑建议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对量刑建议的认知存在偏差,过度追求量刑建议的高采纳率,想要充分发挥量刑建议对结果的影响。实际上,量刑建议对法院并不具有约束力,它只是表达检察机关的看法与态度,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检察机关对量刑建议的行使,为法院提供量刑的参考,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为辩护方有效行使辩护权提供一个目标,使得辩护方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作出辩护。也就是说,诉讼化的量刑程序结构必须要有检察官的参与才能够形成。但是,在当前量刑改革的背景下,量刑判决必须要进行充分的说理,也就是说,判决必须充分反映审判中控辩双方的意见和理由。只有这样,量刑建议的采纳情况才会有更适当的评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