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意见
廉政文化内涵深刻,具有先进性、传承性、群众性、广泛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等本质特征,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要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需要的高度,来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指的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社会习俗、制度体系等。现在我们讲文化问题,主要是从狭义的范畴讲的,是从精神文化的角度讲的。文化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同时文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给政治、经济以反作用。文化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上,更为根本的在于,文化是人的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和需要。《论语·颜渊》篇中,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有充足的粮食,强大的军队,人民群众对国家的信仰。)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如果一定要去掉一个,这三个当中你先去掉哪一个呢。)孔子回答:“去兵。”(先去掉军队。)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如果这两个当中再去掉一个,你去掉哪一个呢。)孔子回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再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会有一死,但是百姓如果失去了信仰,国家就失去了根基。)孔子的这段话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许并不全面,但是它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对治理国家来说,军队和粮食等物质力量是一种需求,人们的信仰也就是文化的力量同样也是一种需求,这两者对于治理好一个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苏联为什么解体,并不是他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够强大,而是他放弃了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信仰上出了大问题,致使一个强大的苏联最终走向灭亡。最近,《参考消息》刊登了一篇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写的《美国应该重新关注软实力》的文章,其中讲到:美国是把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并最终在冷战中获胜的。柏林墙并非在猛烈的炮火中倒塌,而是被那些不再相信共产主义的人用锤子砸倒,用推土机推倒的。
我们党历来把文化看作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内在需求。早在1956年党的八大就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曾经说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需要也越来越强烈。邓小平同志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鲜明地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要通过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人享有文化成果,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江泽民同志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起,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需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提出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将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等一系列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政策措施。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不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廉政文化承担着树立廉洁理念、提倡廉洁精神、营造廉洁环境的重要任务,发挥着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独特作用,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迫切需要,因为每个干部都不希望自己违纪违法,成为腐败分子和人民的罪人;又是那些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盼望社会和谐稳定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只有通过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提供大量包含廉洁理念和廉洁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占领城乡文化阵地,在全社会培育崇尚廉洁、反对腐败的良好风气,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消极腐朽文化的侵蚀,满足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廉政文化的迫切需求和需要。我们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需要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
第二,要从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前进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健康向上的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
首先,先进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其次,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中华民族为什么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始终保持强大生机和旺盛生命力,就是因为我们创造了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饱蕴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传承至今,这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再次,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中,包括先进文化在内的软实力的作用日益突出。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就能清楚地看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样先进的思想文化指导下产生的。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先进文化建设。毛泽东同志开展延安整风,就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文革”结束后,在那样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下,邓小平同志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际上是一次思想教育和思想解放运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确立了正确方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全党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活动,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先进性建设,作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历史和现实充分说明,先进文化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
廉政文化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具体地说,它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它在内容上,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清正廉洁的思想精髓,体现了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要思想,融会了我们党所提倡的“两个务必”、“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基本要求。它在思想内涵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它在形式上,表现为各种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发挥了传播廉政理念、陶冶道德情操的独特作用。它在目的指向上,既注重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法纪观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又注重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廉洁、诚信、勤俭、奉献等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007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在前两年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向纵深推进。要以廉政文化“五进”活动为平台和抓手,扩大覆盖面,减少空白点,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廉政文化“五进”活动,即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这是统一的提法。有的地方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了“六进”、“七进”,这与“五进”没有矛盾,可以继续搞下去,并注意探索和总结。廉政文化“五进”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广阔平台和有力抓手,是一篇大文章。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大宣教”格局的作用,注重协调,充分发动,统筹安排,在借势、融入、结合、纳入上下功夫,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第三,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要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统一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要把廉政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出总体规划,从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党政齐抓共管是优势。党政齐心,互相配合,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部署之中,廉政文化建设的力量就会更强,作用就会更大。纪委组织协调是机制。纪委要善于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具体地说就是争取领导、协调各方、指导下属。争取领导,就是首先要争取纪委(纪检组)主要领导的支持,进而争取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支持,引起他们的重视,使他们对廉政文化建设定期研究,具体指导。协调各方,就是主动牵头,平等协商,明确各自职责,把任务和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抓好各项任务的完成。指导下属,就是把廉政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布置下去,并定期对其贯彻落实情况加强指导,进行督查,推动各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搞好组织协调,还要及时准确地把握中央的精神和部署,自觉地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融入和谐文化建设之中,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更宽广的舞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关部门发挥优势、各展所长是合力。党委的组织、宣传、党校等部门,政府的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及新闻媒体、文艺团体和各种社团组织,都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为廉政文化建设献智出力,形成全党全社会动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是基础。人民群众是廉政文化建设蓬勃开展的源泉。要创造更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加的形式,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渠道,扩大覆盖面,减少空白点,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并合理地发挥出去,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打下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