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讲稿:做有道德的人

道德讲堂讲稿:

做有道德的人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那么,道德是什么。通俗地说,道德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道德的力量用一个词来形容特别贴切,那就是大家天天挂在嘴边的“正能量”。因此,品德是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它是道德规范在人心灵中的内化。宋美龄说“品德是无法伪造的,也无法像衣服一样随兴地穿上或脱下来丢在一旁。就像木头的纹路源自树木的中心,品德的成长与发育也需要时间和滋养。”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人说,真正的美德就像河流一样越深越无声。确实,道德并非都是大是大非,它体现在很多细节中,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们让一让座位;在红灯面前,我们停一停脚步;在道路两旁,我们弯腰捡起一张废纸;在家里,我们替父母分担一些烦恼。这些都是道德的表现。可以说,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就是道德,因为财富随时都可能更换主人,唯有道德根植于人的内心,无法改变。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能震撼和充实人们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道德可能很大,大到可以胸怀天下,博爱万物;道德可能很难,难到身陷逆境,甚至付出生命;道德可能很小,小到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友好的举动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因此,我觉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的。

从以上内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勤奋刻苦,勤俭自强,正直善良,克已奉公,见义勇为”这二十个字会成为个人品德的基本内容。著名学者胡适说: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我们要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实际上都是要落在个人身心实践上的道德。习总书记说要继承弘扬传统美德。中华美德的继承转化,重点还在个人品德。所以个人道德修养最终是要指向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怎么做人,这很重要。但是就社会、就文化,特别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我们不仅要求一个公民的道德,还要求一个善人的品德。因为“公民的道德要求是外在的,被动的,而善人的道德要求是发自内心的,主动的”。我们常说“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小事做起,每做一件小事就是一次道德的升华。节约每一滴水,捡起每一张纸片,主动帮助别人,把垃圾放到垃圾桶,离开时随手关灯,关电脑,在公共场所养成排队的好习惯,这每一件每一桩事,事虽小,但做到了,你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反之,就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很难想象,一个随处乱丢垃圾,乱插队,乱骂人的人,可以与有道德三个字挂起钩来。

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的第二身份证,道德是做人的行为准则,它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一定轰轰烈烈。只要每个人心里装着别人,为人处世,不光想着自己,也要为别人着想。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