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法庭维护外来民工权利纪实
高扬法律之剑谱写护民篇章
——××区人民法院××法庭维护外来民工权利纪实
××区地处××入海口南岸,是××市改革开放的龙头和窗口。××人民法庭地处××区行政中心,现有干警11人,管辖××、××、××三个街道及××、××二个镇,辖区人口20余万。××人民法庭针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的特点,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一手抓审判,一手抓改革,充分发挥基层法庭职能作用,化解各类矛盾,维护当地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单位,并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先后被省高院授予“省级五好法庭”、“省级模范五好法庭”称号。
××人民法庭辖区内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外来民工达13余万人,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人民法庭每年审理的案件均在700件以上,涉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案件占了相当的比例。2003年,××人民法庭审结民商事案件723件,其中涉及外来民工劳资、工伤纠纷案件有215件,2004年截止到9月底,已审结涉及外来民工案件175件。为了有效地保护外来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安心工作,促进××区经济更好地发展,××人民法庭在审理涉及外来民工的案件时,注重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接待、立案、审理等阶段体现便民、利民。
一、全面实施便民措施
相对而言,外来民工是弱势群体,××人民法庭制订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在立案、信访接待、诉讼费等方面予以落实,使外来民工不受诉讼之累。
1、审查立案体现“便”。今年初,××人民法庭推出了十项便民措施,特别在立案方面,为外来民工开通绿色通道,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因外来民工不会写起诉书的,由立案人员代为书写,实行口头立案,并当场(请登陆政法秘书网)予以立案;推行首问责任制和ab岗制,对于外来民工的咨询,由首位接待的干警予以解答,对不属立案部门的,由负责接待的干警帮助外来民工落实相关人员予以处理。立案大厅的干警因开会、出差、请假或其他原因一天以上无法到岗的,或短时离开岗位的,均事先经庭领导同意,并指定专人代行其职责。法庭还在双休日、节假日安排干警在立案大厅值班,方便民工咨询、立案。
2、信访接待着重“细”。外来民工因劳资、工伤纠纷等案件到法庭咨询、立案的,心情往往比较急躁,接待干警抓住民工心理,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平息外来民工的情绪,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在信访接待中对外来民工进行诉讼指导,推出举证通知、诉讼风险告知等制度指导民工的诉讼活动,使民工切实维护好自身的权利。
3、司法救助力求“实”。外来民工起诉到法庭时,大多是身无分文,处境相当窘迫,要让他们再拿钱缴纳诉讼费,那无疑是“雪上加霜”。为此,××人民法庭针对这种情况,全面执行上级法院规定,实实在在开展司法救助,对涉及外来民工案件的诉讼费实行缓交、减交或免交,让有理没钱的民工打得起官司,为民工撑起“保护伞”,使民工能挺起腰杆站在原告席上。2003年,法庭对外来民工起诉的案件共缓、免交诉讼费10.17万元。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人民法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依靠广大基层调解干部,坚持定期、不定期地对各镇(街道)及村、居的调解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调解干部的调解水平,将大量的劳资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已开展调解干部法律知识培训三次。同时,法庭协助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网络组织,聘请当地有丰富经验的人民陪审员从事调解工作,维护外来民工权利,确保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3、帮助企业完善用工制度。由于企业业主的法律意识淡薄,大多数企业存在用工不签劳动合同,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克扣外来民工工资等现象。法庭审判人员定期深入企业、工地,通过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帮助企业完善用工制度,建立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资双方的法律意识,切实预防和减少侵害外来民工合法权益案件的发生。
4、提高民工法律意识。开辟法制宣传栏,宣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诉讼须知;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召开专题维权讲座,根据外来民工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义务法律咨询,法庭每年最少四次组织干警进行法律咨询,针对辖区内外来民工较多的特点,重点宣传有关劳动报酬、合同纠纷等法律法规,指导外来民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