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思考
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很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任务,增强忧患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根本上说,增强忧患意识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所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六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深刻分析了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必须长时期艰苦奋斗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为此,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再次强调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地说,忧患意识既是执政兴国的重要价值理念,又是执政兴国的行政态度和行为方式。忧患意识作为执政兴国的价值理念,就是居于安全、成功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危难、创业时的艰难,从而才能发展,才能兴国。古人对于祸福安危之间相反相成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忧患意识的价值核心即在于从安中把握危,从福中看到祸;此乃是执政兴国之正道。忧患意识作为执政兴国的行政态度,首先是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成功有时就是危险即将到来的信号。因为繁荣稳定,容易使人感到志得意满,进而骄傲放纵。因此,于成功之时,居福安之境,务必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吕氏春秋·慎大》说得好:“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故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其次,忧患意识还包含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孝经》道:“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高而不危,满而不溢,把两极转化的态势辩证地结合起来,这是忧患意识的真缔。忧患意识作为执政兴国的行为方式,表现为事成于预,防患未然,慎始慎终。如《周易》所说:“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见险而能止,知矣哉。”增强忧患意识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三,增强忧患意识必须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地区和部门,认为形势好得不得了,于是便忘乎所以,于是便花钱如流水,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大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对这些现象,必须下大决心坚决制止。我们一定要看到,我国经济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和作风。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中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工作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和克服困难的措施想得周全一些。
第四,增强忧患意识必须落实到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上。增强忧患意识的关键环节,就是要把这种意识转化为“党的执政能力”上。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要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要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第五,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70页)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