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本人通过学习并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和实践,切身感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内在联系。

首先,从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要求看。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或者说出发点,是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道德支撑。近年来,中央、省里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重在创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这与中央提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相一致的。

其次,从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看。精神文明建设包含民主法制、人民权益的尊重和保护、政府管理和服务、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道德风尚、诚信和平安建设、和谐人际关系、社会管理、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等。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紧密对应。特别是六中全会《决定》着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这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这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这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之点;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谐,这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取向。

其三,从精神文明创建的测评体系看。中央、省里对文明创建活动,关注的是以城带乡、城乡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检验的是一个地区、一个系统甚至一个部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有效发展、为民发展的软、硬件的综合成效,实际上是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项成果的总检阅、总衡量、总评价。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重要在“联手”。联手,即立体运作、交互运转之意。推进文明,构建和谐,涉及方方面面,各项工作之间彼此关联,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只有整体推进、立体运作,才能有序有效地展开。首先,要总体谋划,统筹安排。强调总体考虑,并不是不要重点,而是要体现以和谐为目标、以人为本、以点带面、以城带乡,由表及里、标本兼治和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工作大布局。其次,要分项分步实施。分清各项工作的主次、轻重、急缓、难易,有利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学会弹“钢琴”,防止单打一、顾此失彼,影响整体成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树立全面、系统、立体运作的观点和工作思维,尤为重要。

根本在“众手”。推进文明,构建和谐,是全社会的、群众性的大事,成,靠大家;功,在大家。领导、干部带头与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缺一不可。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发挥模范作用。要结合新世纪新时期新形势,发扬我党善于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做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干部不仅要带头做,更要引领群众共同做。让群众切实懂得,推进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群众,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行动的意识,形成干部当先、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持续持久的共建和谐的生动局面。

贵在“不松手”。推进文明,构建和谐,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又要有非朝夕之功所能成就的科学态度,重在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地抓下去。一要真抓。防止说多做少或只说不做,真正体现求真务实、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二要敢抓。勇于破解难题,敢碰硬、不手软。三要细抓。目标、措施要分解细化,任务要具体到部门、到人。四要严抓。健全责任机制,抓落实,必须讲责任;讲责任,必须抓考评;抓考评,必须抓追究。要做到奖优罚劣,奖惩分明,树立干工作的新风正气。五要紧抓。尤其要处理好抓突出与抓日常的关系。每隔一个阶段,或根据工作重点、难点,搞一些有声势的突击是完全必要的,不失为全面推进的一种举措。但推进文明、构建和谐,应当重在平时,重在坚持,重在积累,重在长效,以抓好日常性的规范运作与管理服务为工作导向。这是工作的立足点,也是当前的薄弱点。因此,要切实形成平时抓、抓平时,细水长流、持之以恒的意识和共识,并自觉地把它转化为一种思想常态、工作常态,日积月累,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