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击疫情中感人事迹心得5篇
疫情中感人事迹心得1
高原二月,寒风刺骨。一位骑着摩托车、穿着白大褂、头戴纱巾的回族女人的身影穿梭在青海省大通县斜沟乡小业坝村的村间巷道,她就是小业坝村妇联主席、村医云芙蓉。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云芙蓉便成了小业坝村抗“疫”一线的主力军。她来往于小业坝村家家户户,排查返乡人员、给村民量体温、指导村民消毒、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小业坝村全村372户1722人,全村近期返乡人员40户78人,已解除隔离43人。云芙蓉要对全村返乡人员每天早晚进行两次检测体温。每天天蒙蒙亮,云芙蓉就骑着摩托车开始走巷串户,忙起来,常常过了饭点,可她从无怨言,亦没有一丝懈怠。
“阿爸,这一阵子不要串门,没啥必要办的事情了就不要出门,出门一定把口罩带上,见人问话不能抓手了。这次这个病毒很厉害,传染性特别强,一旦传染上就麻烦了。”
“阿娘,外面买菜什么的回家了一定要洗手,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用手臂遮挡口鼻。”“你刚从外地回来,不要出来走动,要居家隔离十四天,也不要让亲戚们来你家串门,要是有事打电话或视频聊天也挺好的。”云芙蓉就这样不厌其烦地一家家宣传、一家家叮嘱。在她心中,村子里这些群众就是她的亲人,就是她的父母,就是她要竭尽全力守护的人。
“云大夫,乡上要求隔离户家的生活垃圾要集中处理,乡上发的垃圾袋用完了,能再申请个垃圾袋吗。”隔离户杨斌打来电话。“我这就给你送过来。”云芙蓉爽快地回答。“云大夫,我奶奶好像感冒了,有点难受,我带到卫生室你给看一下吧。”“你奶奶岁数大了,现在这个特殊时期,老人家抵抗力弱,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我上你家看一看。”拿着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云芙蓉又匆匆奔向村民冶福才家中。
忙完手头的工作,云芙蓉又赶到村口的劝返点,协同村上其他人员还要完成劝返、人员登记、检测体温等工作。实在是太忙了,一个人忙不过来,丈夫方占林便主动请缨去劝返点测体温、值夜班,用实际行动默默地给予了云芙蓉理解和支持。
云芙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是一名村医,还是村里的妇联主席。在云芙蓉的带动下,小业坝村11名回族妇女组成了抗“疫”巾帼志愿队,到劝返点参与值守、为劝返点工作人员做饭、打扫村内卫生、消毒等工作。
“男同志们夜班执勤是他们的奉献,我们女同志也要在疫情防护上展现我们的担当。大家当初推选我为妇联主席,是对我的信任,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为群众提供便利,守护群众的健康,这都是职责所在。”不善言词的云芙蓉笑着说。
大疫之际,她是高原寒风中最美丽的“芙蓉花”,正因为许许多多像云芙蓉这样朴实、务实的乡村干部,防控线才更加坚实坚固,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基层群众才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和希望。
疫情中感人事迹心得2
“我们是警察,也是党员,面对疫情,我们理应冲在一线。”在这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所有公安警务人员奋战在一线,双警家庭的付出往往更多。河南嵩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杨新丽、城关派出所民警张跃武就是其中的一对。
夫妻二人守一线尽职尽责保平安
杨新丽同志现在治安大队主要负责户政管理工作,但近期由于治安大队人员有限,多项工作“压”到杨新丽同志身上。在疫情防控期间,杨新丽同志每天既要督促派出所上报、收集、汇总各类户政业务口的报表,审核节假日期间预约办理的身份证、户口材料等,又要参加队里的巡逻防控任务,但杨新丽同志毫无怨言,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疫情时期,每个同志身上的担子都很重,只有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了,自己才能放心,领导才能安心,才能换得群众的安康。”
张跃武同志在嵩县城关派出所工作,城关派出所是嵩县派出所之“最”——人口最多、场所最多、警情最多,管理难度最大。从疫情发生后,张跃武同志一天也没有休息过,除了日常上班,加班成了生活中的常态。正月初八上午,张跃武同志刚值了两天两夜的班,因要处理值班期间的杂事一直到中午12点才到家,他刚端起饭碗,突然接到要求核查从武汉返回人员的核查指令,且核查人员数量较大、时间又紧,张跃武同志就快速“扒拉”完碗中的饭菜,立即又返回所里开始人员核查工作。每每值班,张跃武同志接连一周都不会回家一次,妻子杨新丽经常开玩笑说:“你比大禹治水还忙,人家三过家门而不入,你是几过家门而没回来过。”嘴上是那样说的,但同样身为警察,妻子更多的是对丈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这段时间,看到丈夫值完班又核查这个指令、处理那个纠纷、办理那个案件熬的通红的双眼、疲惫的身影,心里所有“情绪”也都不复存在,而更多的则是心疼。
无怨无悔勇担当舍小家庭为大家
两人同在公安战线上,他们对工作都无怨无悔,但对于家庭来说,都觉得亏欠太多。正月初七,婆婆的头晕病又犯了,不得不住院治疗,孩子们也放假在家,家里生活乱成了“一锅粥”。但他们夫妻二人没有一个因工作请过假,更没有因琐事耽误任何工作。白天正常上班,下班后赶紧给孩子们做饭、料理家务,抽空就往医院跑,去照看婆婆。孩子们总是自己在家,大的照看小的。他们的孩子大的11岁,小的5岁,小女儿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今天上班不上。”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接下来又问“那爸爸上班吗。”看到孩子那失望的眼神,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这时女儿又会说:“没事妈妈,你们都去上班吧,记住做完工作早点回来,我在家看会电话,玩会玩具,我不打扰姐姐写作业。”这时大女儿也会说:“没事你们走吧,妹妹饿了我给他煮方便面吃,或者给他蒸鸡蛋……”每每听到这话,他们感觉真的亏欠孩子太多。他们的心愿是:“等疫情过去,等忙完了工作,好好陪陪孩子们……”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杨新丽、张跃武这对夫妻只是双警家庭奋战防疫一线的缩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人民警察的忠诚担当,为打赢这场战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疫情中感人事迹心得3
近日看到有网友感慨。“2020年春节应该是我们陪伴家人时间最长的一个春节了。”看过心中五味杂陈,或心酸,为防疫工作不得已与家人短暂相聚又早早别离;或骄傲,“一家三口”能够全员出动奋战“疫”线,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确保一方群众健康平安。与此同时,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无论于父母还是于我,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意义。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为白衣战士画一幅勇于斗争“画像”。斗争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这场疫情是检验医务人员斗争精神的“试金石”。在抗击疫情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们积极发扬斗争精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将战“疫”进行到底,疫情不灭、绝不收兵,从死神手中抢救下一个又一个生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勇于斗争的“画像”。他们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也被称为“白衣战士”,这两个称呼,都包含着面对艰险时无所畏惧、拼搏向前的敢于斗争的崇高礼赞,也印证了毛主席说的那句话:“胜利的信念是打出来的,是斗争中间得出来的。“
为共产党员画一幅一心为民“画像”。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共产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走到哪里,始终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第一位。他们在社区门口,在车站码头,耐心服务,认真排查来来往往的人员和车辆。为了构建群防群治的基层管理网格,非常时期他们采取非常措施,严防死守重点区域、盯紧看牢重点人群,确保疫情防控无盲区无死角。有人问他们苦不苦。回答是,心中有人民就不苦。“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是他们面对党旗宣读过的一句庄严誓词。为了践行誓言,他们不断用行动证明。一句句“我是党员我先上。”“党员示范岗给予我力量”“我是党员应该带头上一线”向我们描绘出一心为民的“画像”。疫情当前,很庆幸有这样的共产党员不计生死为我们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有他们在何愁疫情不减、病魔不灭。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作为新时代干部,当对标对表战“疫”一线最美逆行者,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树立赶超之心、昂扬赶超之志、寻求赶超之策、收得赶超之效,走在前、作表率、扛重担,全力抗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