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执法为民演讲稿

第一篇:

各位领导、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执法为民,青春无悔”。

在这春雨连绵的季节,你带给大地一屡温暖的阳光;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你默默奉献自已无私的情怀。面对巍巍耸立的威虎山,回映在时空的是人民检察官高大的形象;极目远眺苍茫的林海雪原,镌刻在心中的是人民检察官崇高的理想。

这就是我们――人民的检察官。

我能站在今天的讲台,述说一段职业的情怀和感悟,这是我的幸运。当我跨入检察官的队伍,我的人生便交给了检察事业。记得康德曾说,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们内心深深的震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检察官的道德准则就是“尽忠职守,执法为民”。

1991年大学毕业后我幸运的进入了检察机关工作,从此我就与检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刚进院时,那“头顶国徽、脚踏神洲,一展亮剑风采的国家公诉”深深吸引着我。看到公诉人在法庭上舌枪唇剑、义正辞言指控犯罪的神圣身姿,我渴望那就是我。为现实自已的梦想,从此我潜心专研业务,积累实践经验,虚心求教,我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孜孜不倦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直面人生的挑战,不肯轻易言败”这是我的个性。很快我便实现了在法庭上展现国家公诉人形象的梦想,并使自已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诉人称号。

多年来,记忆犹新的是94年我曾办理的第一起疑难案件,潘某涉嫌杀人未遂案。通过审查案件疑点重重。我便到案发地走访、调查、取证。走访得知,被害人杜某是当地恶霸,欺压百姓、无恶不做,而被告人潘某家境贫寒、为人忠厚、老实,因潘某的妻子时常受到杜某的凌辱,而潘夫妇却敢怒不敢言,只是忍气吞声,最终在潘某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拿出曾用于打猎的枪支来到杜某家,从窗外向室内鸣枪,并警告杜某“以后不要再欺负我们了”,调查后的大量事实表明,潘某主观并无杀死杜某故意,杜某没有因此受到伤害。当我提审潘某时看到他那欲求无助的痛苦,他痛哭流涕,跪地不起,哭诉家中那70多岁的母亲、二个年幼的孩子、身患残疾的内弟、都在靠体弱妻子的照顾……他只恳求“公正”,希望能早日回到亲人身边。其实他说的这些我在走访调查时早已得知了,但我的眼睛还是第一次在罪犯面前湿润了。当他体弱的妻子因没钱买车票,而步行数十里来到海林检察院时、当我得知他的两个孩子因交不上学费而要辍学时、当春耕时节她没钱买种子、化肥而无法耕种土地时、当我得知……我记不得自己的眼睛已经湿润过多少次了,也记不得自已曾帮助他们多少次了。但我却记得我是一名人民的检察官,秉公执法是我的职责,为人民服务更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所在。不仅我会这么做,所有的检察官都会这么做的。案件几度反复后,最终改变定性为私藏枪支罪,并做出了二年有期徒刑的判决。案件审结后在当地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就这样潘某也成为了我第一个有前科的朋友,潘某出狱后在我的帮助下他在当地也成为小有名气的养貉专业户了。

作为一名年轻的检察官,我一直在想,什么是真正的“执法为民”。是为群众做一些好事吗。是为群众捐一些钱物吗。是为群众办些案件、追回一些损失吗。是,但并不完全是。真正的“执法为民”,应该是时刻心系群众,事事以民为本。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对于检察官而言,为群众服务一两次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刻刻心里都装着群众,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这才是真正的“执法为民”。这种感情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没有这种亲人般的感情,又怎么能够承担起“执法为民”的天平。入检十余年来我一直坚持每年有计划的拿出1、2月的工资默默地捐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把这些做为我事业中的一部分,融入为我事业中的一种快乐。让我们共同以血浓于水的感情去执法为民,让我们真正做好人民公仆,让法律公正的阳光洒满人间。

我喜欢检察事业“执法为民,稳安天下”的情怀;

我敬仰检察职业“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的秉性;

我赞赏检察机关“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精神;

我钦佩检察干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品格;

我所在的集体,海林市人民检察院是一支具有战斗力、团结奋进、执法为民、对事业追求无怨无悔的先进集体。让我们“怀爱民之心,守为民之责,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

“云清枝劲挺,秉志造葱茏”。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将带着对检察事业的深情依恋,用我的青春和热血,接受岁月的洗礼,青春无悔,生命无悔。我热爱我的事业,热爱全院的兄弟姐妹。我将把自己的一颗忠心交给我衷情的检察事业,去实践自己无悔的诺言,让青春的誓言在开创海林市人民检察院美好明天的伟大事业中闪烁光芒。

第二篇:

各位领导、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执法为民,青春无悔”。

在这春雨连绵的季节,你带给大地一屡温暖的阳光;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你默默奉献自已无私的情怀。面对巍巍耸立的威虎山,回映在时空的是人民检察官高大的形象;极目远眺苍茫的林海雪原,镌刻在心中的是人民检察官崇高的理想。

这就是我们――人民的检察官。

我能站在今天的讲台,述说一段职业的情怀和感悟,这是我的幸运。当我跨入检察官的队伍,我的人生便交给了检察事业。记得康德曾说,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们内心深深的震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检察官的道德准则就是“尽忠职守,执法为民”。

1991年大学毕业后我幸运的进入了检察机关工作,从此我就与检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刚进院时,那“头顶国徽、脚踏神洲,一展亮剑风采的国家公诉”深深吸引着我。看到公诉人在法庭上舌枪唇剑、义正辞言指控犯罪的神圣身姿,我渴望那就是我。为现实自已的梦想,从此我潜心专研业务,积累实践经验,虚心求教,我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孜孜不倦地汲取着知(转载需注明来源www.bsmz.netdash;—执法为民演讲稿。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当人生的旅途匆匆向前迈进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问自己:我该怎样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大学毕业之初,我就来到了检察院这个大家庭,从穿上检察服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心永远要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崇高的检察事业,真正做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

作为一名青年干警,我一直在想,什么才是真正的执法为民。是为百姓做一件好事,捐一些钱物吗。是为群众服务一次,争取一些利益吗。是为当事人办一个案件,追回一点损失吗。不是,都不是。真正的执法为民,应该是时刻心系群众,事事以民为本。我们是人民的儿子,是人民赋予了我们权力,我们就应该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这才是真正的执法为民。这样的执法为民,需要建立在一种浓烈地、真挚地感情基础上,这种感情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没有感情,哪来爱心。没有感情,哪来容忍。没有对人民群众血浓于水亲人般的感情,又怎么能够真正地执法为民。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所用,利为民所谋,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天职。当你被称作人民法官,就必须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当你被称作人民法官,就意味着没有勋章没有绶带,只有普通和平凡;当你被称作人民法官,就意味着没有掌声和鲜花,只有朴实和无华。“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肩头的重担和心中的那份责任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崇高的事业,源于点滴的努力。我能够看到,一位位前辈和同行,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全国优秀法官,山西省临汾市的景云峰,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审判一线,直到病重时还坚守在工作岗位,在一次开庭审理时,因病情突然恶化,抢救无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年仅四十七岁。在他二十多年的审判生涯中,经办的201*多件案件无一错案,没有一个当事人反映他办案不公,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践行了一名人民法官的光荣使命,无愧于良心,无愧于人民。全国十大杰出女法官北京的宋鱼水,四处奔波帮助农民工讨回钱,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任何一个法院每天都要面对的众多普通案件之一。但宋鱼水认为,普通并不等于小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都应受到同等的尊重,不管是农民工,还是亿万富翁。什么是司法为民,这,就是司法为民。司法为民,就是对日复一日,平凡甚至琐碎的工作毫不懈怠;司法为民,就是在一个个案件中为点滴的公正奔波操劳。正是这平凡的努力,正是这点滴的公正,汇聚成新时期人民法院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的壮丽篇章。

法院,是公正之光升起的地方,法官,是公正理念忠实的守护者。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生机无限的时代,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却又充满成就的事业。实现公平正义,人民法院任重道远;落实司法为民,人民法官当仁不让。在善与恶、正与邪的较量中,愿我们的法官都能站立成一个个精准的座标,捍卫人间正道,留住世间温情,以行动证明我们无愧于神圣的审判事业。无愧于公平正义的守护者这一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