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才服务机构流动人员
文章标题:强化人才服务机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强化人才服务机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才观念的变革,要求我们的人事人才服务工作体系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管理的方式由简单性的单位化管理已经逐步向多元性的社会化管理方向转变,人才的所有权已逐步由“单位所有”向“社会所有”转
变。人才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就是要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省人才服务机构从2002年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后,健全了人事人才公共服务职能,为建立全社会充满活力并具有竞争力的用人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政府保障和配套的社会化人才服务,形成社会化人才管理体系,构建了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新的运行机制。
一、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
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成立二十多年来,在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方面不断探索、实践,为“培养、吸引、用好人才”起到了推动和保障作用,始终是为政府的社会目标服务的。
(一)人才服务机构承担的使命。首先,在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以自身的服务功能推动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政府的行政力量一道,培育着人才市场机制,促进了人才市场主体的形成,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也为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其次,充分发挥了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主导力量。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主导力量,发挥了政府保障的主渠道作用,成为政府政令的忠实贯彻者,起到了在该领域政府想做而未能做到、由人才服务机构去探索、实践的作用;成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领域的开拓者,并以自己的规范服务引导了社会化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的使命始终是同政府的社会目标连结在一起的,是作为推动社会化人才服务、人才市场发展的工具起着重要作用。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人才服务机构不应当也不可能成为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纯粹市场化的社会组织和完全的经济利益主体。
(二)**人才服务机构体制运行状况。2002年12月,**省人事厅重组**省人才服务中心,完成了**人才市场与省人才服务中心剥离,**省人才服务中心由原来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改为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将政府人事部门委托或职能延伸的“人事代理”业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进行规范管理;将“人才配置”的业务实行面向市场的企业化运营体制。彻底改变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格局,把两块业务在内部分开,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和分配机制,保障正常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提高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推进市场配置机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全省州(市)所有人才服务机构属于政府公务员制度管理体制或参公管理,少数人才服务机构正在研究两块牌子分开运作。
二、人才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
(一)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已形成。全省人才服务机构已基本形成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网络,共有120家。其中:省级1家(**省人才服务中心),州(市)级16家,县(区)级102家,行业系统(**省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1家。
全省人才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共有335人。其中。省级(**省人才服务中心)28人;州(市)级71人;县(区)级231人;行业(**省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5人。
(二)工作现状及业务范围。人才服务业务建设和工作的开展涉及多行业、多部门。从1984年起,在地方政府和人事部门的支持、扶持下,不断拓宽了职责范围,增强了业务功能。**全省人才服务机构的业务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目前主要承担着三块业务:
一是综合管理社会化人才服务工作
——综合管理性职能有。拟定社会化人才服务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社会化人才服务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执行人才流动政策法规情况;流动人员中突出贡献人员及优秀人才选拔推荐;省人事厅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发文,制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和未聘人员人事代理政策;与省民政厅联合制定自谋职业退役士兵推行人事代理机制;建立业务管理体系,确保政令畅通,直接、统筹管理和指导各州、市人才服务机构。
——日常性工作职能有。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人事关系咨询、策划、管理;建立社会化人才的人事关系;管理人事档案;建立人才数据库和业绩档案库;社会化人才工龄认定;计算和调整档案工资;人才引进、培训、配置和调整;大中专毕业生安置计划和就业安置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的认定和晋升的申报;办理社会保险“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审批人事代理单位人员的退休;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才公共户口;出具各类人事关系证明。
——开拓性业务有:整体性人事策划;选拔“省突”、“省贴”优秀人才;推荐评审各种政府奖励;科技基金申报;事业
单位新进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及未聘人员人事托管;城镇自谋职业退役士兵人事代理;成立社保专门工作站;人才派遣“一条龙”服务模式等。
二是依法管理全省人才市场体系建设
管理和指导全省人才市场基本建设、业务建设、法制建设和队伍建设;拟定人才招聘、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监督检查人才市场依法运行;建立健全政府人事部门指导
和监管下的人才中介机构和国(境)外人才机构或组织进入我省人才市场的准入制度;各类人才招聘广告审批;全省人才市场及中介机构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宗旨决定。我们在实践中提出,人才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社会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为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建立新型的人事管理权与人员使用权分离的用人机制,促使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减少困扰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人事管理中的复杂事务;为人才结构合理配置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从根本上解除各类人才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类型经济组织之间充满活力流动而带来的后顾之忧;更好地盘活人才资源,促进社会人事人才管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机制,建立社会化人才流动行为的法律、法规,保护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合法权益,协调好人才服务机构、用人单位、人才三者之间的相互利益和相互依存的互为关系,为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事人才支撑。
2、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遵照。“一方面是要把属于政府人事部门委托或职能延伸的‘人事代理’业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是‘人才配置’的业务实行面向市场的企业化运营体制”的管理原则,人才服务机构属于“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这里提出“规范管理”,我们理解,应纳入到政府管理系列,归入政府人事管理职能部门,按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确保正常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
3、理顺管理机制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事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经济管理体制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完善,将逐步消除制约人才流动和人才社会化管理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打破人才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等限制,疏通各类人才的流动渠道,建立完善的社会化人才管理机制,从而有效解决人才供需矛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因此,需要现有的人才服务机构和工作机制适应改革的变化,对人才服务机构的整体服务功能和体系进行全面的梳理,建立健全社会需要的、符合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其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