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三问三解”活动中落实帮扶贫困村纪实

携手共建扎实帮扶“三问三解”破解贫困村发展难题窗体底端王窑乡寺崾岘、白家洼、庄科三个政村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沟壑纵横,山大沟深等自然条件极为落后,一直以来出路难、照明难、饮水难、产业单一、发展滞后,这些成为党员干部和当地群众的一块心病。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里的人们仍然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像寺崾岘村全政村5个自然村560人,现在留守人数不到80人,且多数是老弱病残人员。因此,这里也是县委、县政府确定检察院包扶的全县四类贫困村一。如何破解贫困村发展难题,引导农民走出困境、走向富裕成为安塞县检察院检察工作中的重大课题。

一、迅速启动,周密部署

全县“三问三解”帮扶工作动员会后,检察长赵祥带领25名检察干警与乡政府党委书记房锡林一行到包扶的寺崾岘村展开实地调研,他们在走访村民、观摩地理、与村干部讨论座谈基础上达成产业发展基本框架。为了使帮扶工作能够做到持续扎实有效,该院把正在开展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与“三问三解”帮扶工作紧密结合,与化解社会矛盾、提升执法公信力紧密结合,成立了以检察长赵祥为组长,副检察长张永斌为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三问三解”帮扶工作专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组成员、政工科长刘立成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工作,抽调1名检察干警常年蹲点下乡。并与乡政府主要领导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包扶政村《五年发展规划》和《政村2012年农业产业发展实施细则》。在去年投入10余万元对该政村主导产业开发、村部建设、农电网改造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7个院领导联乡、10个部门包村、25名干警与25个贫困户结对子的基本帮扶责任。所有包扶检察干警在第一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三问三解”,摸清底子,找准路子,确立“访民情、帮发展、办实事、促和谐”活动主题,科学制定了《检察干警下基层,三问三解惠民生实施意见》。并将检察干警核心价值观与“三问三解”工作日记内容也一并纳入“创先争优”考评范围。结合省检察院领导联系基层开展“三问三解”活动,该院又将白家洼、庄科两个政村也列入扶贫重点村,全面了解和掌握群众“忧、怨、困”。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真帮实解,初见成效

“三问三解”如春风送暖,吹进村民的心田,焕发了大地绿装。安塞县检察院坚持以“转变作风、推动工作、取得实效”为宗旨,带着案件征求意见,带着期盼听民声,解民怨,排民难,要求干警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充分发挥一个干警一班岗,一名党员一面旗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所办案件实行全程监督管理,把反贪、反渎的案件查处重点集中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岗位和热点部门上,放在危害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案件查处上,放在两抢一盗、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分子的严厉打击上,放在提升执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要求上。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立案监督和执行监督领域位居全市前列。所办案件质量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们还明确各党组成员和部门负责人是“三问三解”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统筹安排,将建设体系、打造平台、整合资源、建立制度、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梳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各类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涌现出一大批“真帮实解”典型。该院结合王窑乡寺崾岘、白家洼、庄科三个政村实际,统筹安排,出资34000元到黄龙县选购200多亩优质核桃苗木7500株,筹资近40万元为三政村1000多亩地购置玉米种子3440斤,购置12马力农用微耕机8台(套),购农用化肥碳氨500袋,新修道路中的防洪涵洞3处。与困难户结对子的干警,逐一上门访贫问苦,结对帮扶。在“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检察干警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4件,落实发展项目5个,化解矛盾纠纷7起,有力促进了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严格工作考核,抓优势,兴产业,力促“三问三解”活动健康开展,扎实推进,切实让这方百姓能够富起来。这是检察长赵祥告诉记者的一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