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探索
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湖南省吉首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个私协”)党总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当地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实施了以健全党组织工作体系为起点、以创新党组织活动机制为重点、以强化党组织整体功能为目标的“党建工程”,有效地增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适应自身特点,健全党组织工作体系
吉首市“个私协”没有公职人员,没有政府拨付的工商管理费用,完全靠自办经济实体———光彩公司解决办公经费和党组织活动经费。针对协会管理的自主性、公司财产的私有性和会员分布的广泛性,“个私协”党总支在2001年6月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把健全党组织工作体系作为实施“党建工程”的基础工作来抓。
通过“相互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党总支书记兼任光彩公司副总经理,副书记兼任光彩公司副总经理及“个私协”常务副会长,其他总支委员都在光彩公司各部门和“个私协”兼任重要职务。党总支与协会和光彩公司在协会管理和公司生产经营中相互配合,共同贯彻“立服务之本,走兴业之路”的协会管理思想。同时,党总支不包揽协会的具体行政事务,不干预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但主动参与决策、提出建议、配合实施。
按照“行业相通,地域相邻”原则,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将分散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的156名党员,按行业性质相近、市场布局集中或地理位置相邻等情况设立23个党小组和6个党支部。针对流动党员日益增多的趋势,党总支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负责为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确认党员身份,并安排他们到各支部设立的流动党员党小组参加活动,较好地实现了“在分散中求集中,在集中中求管理”的党员管理目标。
通过制度创新,规范组织行为。党总支先后建立了以“”为主的党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分析党员思想动态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勤政廉政制度、联系业主制度、生活作风考核制度等,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
按照“公开、严格、公平”原则,发展新党员。党总支充分考虑业主身份的特殊性和职工思想的多样性,严格把握入党标准和发展程序,每年都组织共青团、妇联和工会在从业人员中进行“双推”工作,使各类先进分子进入党组织的视野,并把推选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送到市委党校培训,再通过对发展对象进行“票决”和“公示”等公开程序发展新党员,有效地保证了新党员的质量。
吉首市“个私协”把“党建工程”作为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覆盖面的系统工程来抓,使党组织工作深入个体私营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不仅加强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也促进了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启示我们: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扩大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在工作理念上树立“阵地”意识。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如果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中党的组织不能深入发展,其他社会力量就会介入;党组织不去做工作,其他组织就会去进行活动。那种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可以“无为而治”或“可为可不为”的思想,是有害的。
围绕生产经营,创新党组织活动机制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发挥利益协调功能,维护会员合法权益。针对个体私营业主受到的违法行政侵害、不正当竞争侵害、误签合约侵害和不法分子的骚扰等“四大侵害”,党总支与“个私协”一道,专门设置了权益服务部、法律事务所和投诉接待站等权益服务机构,在全市城乡设置30多个权益服务联系点,向社会公开热线电话,向业主承诺24小时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并积极争取公安、司法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使权益服务机构真正成了业主充分信赖的“110”。
发挥文化引导功能,精心打造社团文化。党总支利用自身的思想政治优势,在会员中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一方面,倡导健康的经营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个私协”一起精心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招商宣传、文艺促销、赈灾义演、迎宾礼仪、着装规范等一系列文化样式;另一方面,把广大从业人员在长期从事市场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正确价值取向及其认同的文化理念提炼成协会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力量去凝聚、动员和鼓舞从业人员。
吉首市“个私协”党总支以维护业主和职工利益为重心,全面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功能、团结教育功能和利益协调功能,使党组织成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社团文化的建设者、群众利益的代言人,既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巩固和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这启示我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具有贯彻党的意志、执行党的政策、引导和监督从业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等政治功能;同时,也应承担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等社会功能。这就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不仅要履行好政治职能,也要履行好社会职能,通过开展具体、直接、有效的服务来凝聚职工、赢得民心,进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