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实施意见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合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意见》精神,结合合川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意义,明确全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强调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重庆市委、市政府也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做出了统一部署。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市的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目前全市人才队伍的总量达到4.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2%,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但是,我市人才工作中的一些观念性、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尚未消除,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分布不均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离上级要求及合川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富民强市,人才先行。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全市人才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按照中央和重庆市的统一部署,结合合川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紧紧围绕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健全人才评价、选用、激励和保障四大机制,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涵盖高级技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离退休人才的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构建渝西经济走廊人才聚集高地,为加快推进富民兴市,建设国内大城市、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设合川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我市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市各类人才总量以每年不低于6%的增长速度实现较大幅度增加,高层次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年龄、学历、专业结构以及在产业、区域、城乡的分布趋于合理。到2007年,全市各类人才总数由现在的4.8万人增加到6.3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2.9万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万人,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350人;管理人才达到1.7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8万人,技工人才达到1.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0.5万人;中级以上职称达到0.5万人。到2010年,各类人才总数达到7.7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4万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到2.2万人,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600人;管理人才达到2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3万人,技工人才达到1.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0.9万人;中级以上职称达到1万人。
二、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紧紧抓住培养基础环节,大力提高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努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一)加强教育培训。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以“校地联合办学”为主要模式,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校地联合培养、委托培养力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高等院校深造,鼓励和支持市科技拔尖人才、高级青年专技人才培养对象和机关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建立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专项奖学金制度,为高层次人才和稀缺人才培训提供经费保障。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努力造就“学习型人才”。坚持政治理论培训与专业知识培训、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市内培训与市外培训相结合,增强人才培训的综合效果。
(二)注重实践锻炼。根据不同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人才个体的专业、特长、潜能,采取多种锻炼方式,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每年选送10名以上市管干部到重庆市级部门挂职锻炼;每年选派10名以上市管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每年选派300名以上市级部门和镇街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企事业单位和村(社区)挂职锻炼。积极为市属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投身实践提供服务。通过抽调各类人才参加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为各类人才提供锻炼机会。
三、广纳群贤,加大人才吸引工作力度
吸引人才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不断优化引人政策,拓宽引人渠道,积极吸引适应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重点引进一批能够带动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承担重点项目建设、引导重点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一)优化引人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外来人才工作证实施办法》、《鼓励外来高级人才创业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等人才引进配套制度,健全《人才流动管理办法》等关于人才流动的相关管理办法,简化人才流动程序,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完善“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二)拓宽引人渠道。采取“项目引才”、“以校招才”、“以商揽才”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通过项目合作、重点项目分项承包、技术招标、兼职、有偿咨询、参与技术诊断和设计、考察讲学、学术休假、担任业务顾问等形式,鼓励市外优秀人才积极为我市服务。通过与高校联合办学、组建科研机构的形式,广泛吸引外来人才。大力引进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地方重点优势企业,为引进人才搭建良好的创业和发展平台。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组团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人才聚集地引进人才。采取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的方式,引进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合川籍市外人才信息库,为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引导合川籍市外人才为家乡建设服务。
(三)突出引才重点。大力引进国家和重庆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高级职称以及获得重庆市级以上科技发明成果奖项的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建筑规划、外经外贸、工业、旅游等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工人才。
四、深化干部人事体制改革,发挥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用好人才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实现人才效能最大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形成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坚持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市委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建立人才投入机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大对人才投入的力度,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合川市人才工作基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工作。市财政要在预算中安排必要的人才工作资金;要运用政策措施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鼓励中介机构参与人才开发,鼓励人才本人自费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
(三)坚持把人才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工作统筹安排。各级党组织在研究部署党的建设工作时,要同时部署人才工作任务;在督查和总结党的建设工作时,要一并考虑人才工作内容。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作为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本单位的人才负总责,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切实推动我市人才强市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