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宣传演讲稿: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
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谷春立……这些陌生又熟悉的名字,是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中,采访的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8集、400分钟、40多个典型案例,该片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员的案例剖析,全景式呈现了”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不平凡的历程。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例如“老虎”露头就要打,“苍蝇”乱飞也要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等。高压的反腐态势,越来越强劲的“打虎拍蝇”节奏,让人深刻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反腐倡廉”也成了近几年的高频、热门词汇。
2019年7月4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孙波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十万元。对孙波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孙波案”给每一个中船重工人敲响了一记警钟,原来腐败离我们这样近。
2015年,深贸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飞舟模型公司发生腐败“窝案”,该公司原总经理、财务经理等6名管理人员私自挪用公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深贸公司纪委立即成立专项小组,将相关情况上报集团公司监察部,并报深圳市罗湖区检察院,随后将该案移交法院。深贸公司党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3人做出开除党籍,5人行政做出解除公职的处理决定。该案的发生,对深贸公司和个人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深贸公司党委也深刻反思教训,以案为鉴、立行立改,加强警示教育活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忘记来路,也就没有出路;唯有不忘来路,才能走好正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做到初心不改、正道直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廉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讲。“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养廉先养心,正人先正己”。《论语》中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东汉时,有个叫杨震的太守,举荐过一个叫王密的秀才。王密做了昌邑县官后,在一个深夜怀揣十斤黄金来到杨震住所以示感恩,并再三强调深夜无人知晓,谁料杨震听后一脸严肃的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惭愧离去,杨震也赢得了“汉朝杨震廉无私,拒贿黄金告四知。四世三公常自惕,至今犹念其清规”的盛赞。
北宋时期的包拯,铁面无私,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绳之以法。明朝的海瑞,为官历经三朝,多次冒死进谏。清代的于成龙,以“天下廉吏第一”而蜚声朝野。这些古代清官,给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难以释怀的廉洁情结。
杨震拒金、以廉为宝、一钱太守、吴隐之不惧饮贪泉等廉洁小故事,也告诉我们,反腐倡廉,一直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
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警钟面前勿当旁观者。
第二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观后感
观看完中纪委大型反腐倡廉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后,作为一名监狱警察的我来说,真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我身边的许多同事都不约而同地发出“给力”、“震撼”和意犹未尽的感觉,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对天下百姓,对名利财富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念,那就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杯,尤其不如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的廉政心
杯。
作为监狱干警,我自始至终观看了《永远在路上》。观看完每一集后,我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撼,心中都有一个强烈的触动,那就是:中央反腐败的决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扫清前进道路上的腐败分子的决心。再大的“老虎”,只要违纪违法,都没有护身符,都只有一个结局:落马。“敬畏天道,修德于身,民心为心,尚俭戒奢。”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说的那样:“全党同志在思想上,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绝不是一场运动式的反腐,而是保持自身肌体健康的长期建设,是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不懈努力。所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当好标杆,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一个良好的“风向标”,使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在“两学一做”活动中争做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开路人。
“淡如秋菊何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第三篇: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本站推荐]《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不廉则无所不能,不耻则无所不为。”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党就是要对党忠诚。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党员,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保持必胜信念,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
身为大连财经学院法学院的团委书记,我深刻的认识到“反腐倡廉”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宏观上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微观上也紧系我法学院日后工作正确的发展方向。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身为党员干部首先要时刻牢记心中有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法学院党支部及党员是直接与学生工作、生活在一起,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心系广大学生、为学生造福,把广大学生的成长与健康发展放在首位。作为从事行政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应尽最大能力为党支部解决工作困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全体党员心,,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要着力解决好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其次,身为党员干部要做到心中有责。我们要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准确、及时、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我们应该完成的工作。要广开言路,疏通渠道,收集不同的信息,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真正为大连财经学院法学院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同时要树立自己的模范和表率作用,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做到勤政、务实、为民,自觉抵制和纠正“四风”问题。
再次,身为党员要做到心中有戒。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程序办事,做到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把好权力关、金钱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值得大连财经学院法学院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通过认真观看,我从中感受到了违纪人员的反思痛悟,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领会了中央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我们要以收看《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
对于高官的腐败行为惩戒,使他们真正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看着这些人,哪一个过去不是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而今天却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这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以权谋私,拜金主义、思想松懈,价值观发生偏离。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纵观主人公的违法轨迹,清楚地看到他本也是一位有追求、有理想的干部,但随着地位的上升,随着手中权力的不断增大,私欲膨胀,为满足欲望,在金钱、美色、权力的引诱下,一步步陷入了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深渊,不能自拔。一个领导干部,组织培养起来很不容易,但自己要堕落下去却很容易。干部堕落,受到处理,个人断送政治前途固然令人惋惜,但党组织受到的伤害同样不能小觑。影片提醒我们:作为一名党政干部,要时刻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党纪、敬畏国法、敬畏人民,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越应警醒。影片中有一个词我觉得用来形容党政干部面临的考验和危险特别贴切,“围猎”这个词生动的形容了各种利益对干部的围追堵截,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利益的猎物。权力越大、地位越高这种危险就越大,在用权力肆意的时候,恰恰成了一部分人的狩猎对象,此时谁是局中人,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反省。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不论你有多少张面具,也不论你的面具多么的完美,终究有被揭下的一天”主人公在市委党委会上的讲话值得每一位党政干部共勉。但其台上大谈反腐,台下大肆受贿的两面作风值得党员干部以之为鉴。当面具被揭下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是他本人都不忍直视的丑恶。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筑牢防线,防范于未然。人是社会人,人是感情人,不可能密闭的生活,不可能没有弱点,“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自己,不断强化自律意识,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当真正品尝其中滋味时,悔之晚矣。
通过观看影片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交友观、金钱观直接影响到他的行为,思想上不重视,就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容易犯错误;其次制度上要健全机制,经常“红红脸”、“扯扯袖”,防微杜渐,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同时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当你被正确的思想武装的时候,免疫力才会强,与高者为伍,与德者同行,必得善果;同时要守好纪律红线,党纪国法是高压线,谁碰谁触电。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紧守这条红线不过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唯有这样才能利人、利己、利国、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