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
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现代化新xx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现就加强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在“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依法纳税、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生产经营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生产第一线,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企业家和职工队伍,提升企业文化,建立新型的业主与雇员的关系,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积极稳妥、梯度推进、因企制宜、加大力度、典型示范、全面覆盖”的原则,加大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2004年的工作重点是抓总体调研,确定先进典型,推广试点经验,扩大创建面;2005年重点是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从2004年开始,非公有制企业文明单位建成率应占同批各级文明单位命名表彰总数的10—15%。此后,从数量逐年增加、质量逐年提高,从而有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成为xx市级、xx市级、省级文明单位。
三、主要任务
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围绕生产经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做到有利于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方法,突出工作重点,着重抓好四项建设。
1、抓好组织建设。非公有制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党群组织建设。要从党建入手,发挥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骨干作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各镇(街道)及个协、商会等部门要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组织活力。非公有制企业的基层党组织要努力探索工作的实效性,围绕服务经济中心开展工作,找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结合点。要因企制宜,做到活动内容既充实又有针对性,活动方式既多样化又易于安排,让企业主和职工都支持和参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务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企业主的释疑解惑工作,使企业主自觉支持企业党建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要自觉增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素养,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发挥党员的表率和骨干作用。同时,通过以党建带工、团建等形式,形成党政群齐抓文明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市文明委要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商会及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创建活动。企业党组织和工会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团结和带领员工积极参与活动。
3、要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大力加强宣传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企业的培训基地、宣传阵地、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报纸、广播、电视要组织一定规模的舆论宣传,通过专题、专栏等形式,及时报道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要及时总结推广创建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发现、培育和树立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带动一片,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4、要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文明委的工作意见,从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与评比“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活动结合起来,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商会对企业的评比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镇、街道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帮助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抓好示范点的建设,从经营稳定、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企业抓起,边实践边总结完善,取得初步经验和具体实效后,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延伸拓展,扩大覆盖面,推动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