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功臣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事迹

以下内容由职场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廖老,一条腿,一身的伤病,现在出院子都困难……5月10日,细雨霏霏。记者一大早就赶到**市民政局打听**老人的近况。

花白的头发,戴着眼镜,微胖,穿着简朴,但干净整齐,端坐在简陋的客厅看报纸……记者随**市民政局副书记、副局长孟祥群等走进**市供销社**老人的家。

大家道明来意并谈及晚年生活,主要靠读报、看电视、学文件打发时间。廖老乐呵呵地说。顺着这个话题聊,大家发现廖老很关心当前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科学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

科学发展实干精神不能丢

我特别想多活几年,好好看一看祖国的发展,也在发展中跟着讨好。老人感慨地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的快速发展让他们享受到了很多发展的实惠。现在,我每个月退休金加伤残补助金、护理费有3000多元,医疗费据实全额报销,老伴也有700多元的退休金,晚年生活比较宽裕,这得益于国家的发展。廖老对发展是第一要义有直观的感受。他说,过去,每个月只有几十元的补助金和护理费,2005年以来国家取消了城市、农村伤残补助界限,上调了护理费标准,他和老伴都拿上了双份工资,每个月多了1000多元收入。发展确实要讲科学,过去我们蛮干、死干,搞了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仅没有发展,甚至走了回头路。廖老用大跃进年代的大办钢铁、毁林造田等惨痛教训提醒大家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过去我们只知道苦干,今天的科学发展更讲究巧干。但是再怎么巧干,实干精神不能丢。廖老认为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过去县委书记、县长骑自行车下乡,我们县供销社主任走着下乡,在农民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搞半个月。现在的干部坐小车下乡,早上出发晚上回,很多都只在乡政府打一圈,连农民的面都没有见到。廖老说,新时期倡导苦干精神十分必要。

接着,应大家请求,廖老娓娓讲述了当年浴血战斗的经历和激情工作的岁月。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刚开始回到地方,单位见我是个重残废,不想要我。后来,我表现突出,很快大家对我另眼相看,一年后就推荐我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退伍回到**,先后在县专卖(烟酒)公司、服务局、供销系统等单位工作。

**是个要强的人,一条腿,无论在什么岗位,却要求自己和正常人一样工作,还规定大家做到的,我不仅要做到,还要带头做好。从机关轮流值班打开水、打扫清洁、参加公益劳动等小事做起,他带头劳动,在工作中争做表率。假肢容易脱落,他就一只手提水、扫地,一只手抓着假腿劳动。30多年的工作中,他克服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勤奋认真,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6次当选为县劳动模范。您老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尽力帮助解决。走访接近尾声,孟祥群和记者一再询问,廖老坚持说没有。廖老是怕给党和政府添麻烦,这些年遇到困难他总是和家人咬牙克服。随行的**市民政局优抚安置科科长陈高荣介绍,当年,儿子、儿媳双双下岗,廖老没找政府,鼓励小两口自己创业。现在,腿伤剧痛,被高血压、心脏病、胃病等折磨,廖老也忍着不说。

廖老住在一楼,家离清江很近,过去经常坐手摇车到江边看风景,但现在只能在小院内活动了。无情的伤病让廖老的身体每况愈下。党和人民希望您多活些年,多享几年福。临别时,孟祥群再三叮嘱廖老要定期检查身体,按时服药,保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