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郑重指出。“反腐倡廉抓源头,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他又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讲话,强调了道德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身的课题,模范地实践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道德建设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道德呢。一般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个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周围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因此,也有人把道德定义为“风俗的统治”。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尽管旧道德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存在着一些影响,但占统治地位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阶级的道德。按照工人阶级道德观来衡量,凡是有利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善行;凡是有损于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恶行。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道德体系从纵向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道德,亦即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另一个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虽然现阶段不要求每个人都实践这个道德规范,但在社会的优秀分子——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之中,是应当大力倡导的。

在一定的社会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除了依靠道德的力量外,还要依靠法律的力量。与道德不同的是,法律具有强制力。一个人违反了道德规范,除了道义上的责任外,他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惩罚。但是违反了法律是不行的。犯了法,则是要受到制裁的,坐牢、杀头都有可能。诚然,一个国家要维持正常的秩序,主要是要靠法律的力量。但是,道德的力量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道德对公民的教化作用,是法律的力量所不能够达到的。因此,一个社会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必定要将法治与德治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法国作家雨果小说《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让的故事颇能说明这个道理。冉·阿让因为盗窃,受到过法律的严厉惩罚,被罚做苦工。但严酷的法律并没有改变他的本性,在他逃出来后,继续为恶。直到有一天,冉·阿让认识了善良的妓女芳汀,道义的力量最终矫正了他扭曲的人性……从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们非常讲究法制的确立和完善,但人权、平等、诚信、敬业、环保等道德理念的灌输从未受到过轻视。正是由于这些道德理念的深入人心,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这说明,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道德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治国才有根本保障。

较之西方国家,我国的德治思想和传统其实更为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孔子“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德治”传统。一些成功的统治者,无论是取天下还是治天下,都不忘施“仁政”、行“德治”。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盛世”,都同统治者注重实行“德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代关于“德治”的治国思想和实践,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其中包含着人治等一些糟粕,但是其治国基本思路,至今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党历来重视道德在治党、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写下了《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名篇,刘少奇则写下了被人们赞誉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经”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们的著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型道德观。党执政以后,特别当历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后,我们党一直在强调“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两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门讨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并通过了专门的决议。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以德治国”的主张,并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今后的治国方略。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准,推进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我们又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我国的道德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高尚的道德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其次,强调共产党员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是否意味着共产党员可以不去遵守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呢。或者说,让党员实践社会主义道德,会不会“降低党员标准”呢。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诚然,社会主义道德是面向社会主义社会全体成员提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普遍的基本的道德标准。就道德的层次而言,社会主义道德低于共产主义道德。但是,正如前所说,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没有社会主义道德作基础,共产主义道德就是空中楼阁。因为共产主义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同时也需要公民道德的全面提升,这必然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承袭了旧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而且承袭了旧社会传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习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传承下来的文明中固然有许多优良之处,但也存在着糟粕,再加上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和西方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这一切造成了在我国社会成员中,道德混乱、滑坡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让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能够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约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必定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带头作用是很重要的,特别需要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其他成员作出榜样,进而带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从实践上看,共产党员实践社会主义道德也是必需的。一个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其内心的道德追求,必然是共产主义道德。所以,对共产党员来说,必须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必须践行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比如大公无私,勤于奉献,必要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党员的这些最高境界、最高层次的道德观念,不是空洞的概念,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口号,必须要实际行动。也就是说,必须首先从模范地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讲信义、遵法纪和艰苦奋斗,模范地遵循全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这样才能发挥好一个共产党员在道德建设中的模范作用,这样倡导和实践共产主义道德才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很难想像,一个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不讲的人,会做到“大公无私”。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党章对共产党员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做了十分清晰和具体的要求,在阐述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中,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因此,一个党员要加强道德修养,就要在努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的同时,带头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和形象,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四、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做践行“八荣八耻”的模范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公民应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适合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公民的广泛性。从横向上看,社会主义道德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我们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其任务就是要使我国公民能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讲道德的文明新人,能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是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共产党员要做道德建设的模范,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理解“八荣八耻”的深远意义,经常以“八荣八耻”为镜子,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八荣八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