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会暨“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同志们:

近年来,**市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目标,打造了“一委三会”“邻里党建”“四到户四到人”等一系列治理模式,着力凝聚多方主体治理合力。立足精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市委社会工作部制定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治提升工程”及“八大行动”等多项举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新质效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一、抓机制促规范,破解基层治理难点问题

为进一步破解村(社区)“抓不住”“不好抓”“没人抓”等问题,**市持续探索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的新模式新方法。

下好模式创新“一盘活棋”。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协商、村(居)委会实施、监委会监督的“一委三会”治理模式,形成地方标准并在全市推广运用,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触发矛盾的村级事务让村民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有效推动村民从“被动旁观”向“主动参与”转变,“一委三会”社区治理模式先后被评为省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成果、省首批优秀法治实事项目。**县三铺村创新“五事三议三公开”工作法,被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区营山社区“136工作法”入选“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区“新乡贤助推乡村治理”、**区“居民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1521’社区治理体系”均获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

注入居民自治“一股活力”。在农村社区严格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和“三务”公开制度,在城市社区有序推行每月10日“小区议事日”制度,不断提高群众自治水平。创新网格党建载体,推进住宅小区“一站六员”服务机制建设,以物业服务区为单元建立小区党群服务站,配备社区工作人员、专职网格员、业委会成员、纠纷调解员、民情信息员、物管联络员等,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注重创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载体,倡导“微组织”“微参与”“微服务”,形成了“社区红管家”“社区巷理事”“有事好商量”“老娘舅调解”等诸多自治品牌。

激活队伍建设“一池活水”。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制定《**市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办法》,明确建立县级社会工作部门统一组织招聘、镇街集中管理、社区统筹使用的招录体系,将符合条件的专职网格员通过考录、考核方式逐步纳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推行村干部专业化管理,加强乡村振兴专干队伍建设,用好村干部干事创业“三奖一补”激励政策。打通优秀村(社区)干部晋升通道,推动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聘纳入专项事业待遇管理和招聘镇街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化常态化。

二、抓基础重固本,多方共治夯实基层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新设立社区规范运行,**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在夯实基层基础上精准发力、统筹谋划。

组织架构更加科学。加快建立市、县两级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持续完善城乡属地治理工作格局,不断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的四级联动、纵向贯通的指挥调度体系,形成较为完备的组织架构。今年9月底前,四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将全面投入运行,年底前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计划投入使用。建立乡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健全与乡镇(街道)职责相适应的考评体系,有效搭建完整组织架构和科学考评体系。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凝聚“红色力量”。持续深化“五社联动”模式,推动社会力量进社区、进网格,“七巧服务站”“海清公益服务中心”等一批极具特色的社会组织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和馨院”等“社工+志愿者”联盟先后开展“我帮你”等系列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全市连续开展4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真正解决一批社区所盼、群众所需的现实问题,2024年已投入120万元开展“微自治”公益服务项目活动,资助120个社区社会组织实施为老、为小、帮困等公益服务项目。同时,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就近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建立“两企三新”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常态化机制。

发展“红色资源”。不断发展壮大社区治理服务共建队伍,通过区域化党建、结对共建、结对帮扶等途径,引导辖区单位,特别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服务公司等主动加入,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共驻共建的良好态势,逐步做大“云擂台”党建共建品牌、“棠梨花慈善公益坊”等平台。构建城乡基层治理多元投入格局,明确由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统筹利用现有资金、资源渠道支持村(社区)服务项目和设施建设,同步开展行业党建强基提质行动,统筹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基层治理。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