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思考

今年以来,**镇实施了以“一档、一联、一访、一策、一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促进了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主要做法:

一、“一人一档”规范登记。镇党委建立“外出流动党员信息库”,村党支部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台帐”,抓住春节、中秋等党员外出或返乡的有利时机,发放流动党员证,对每位外出党员的目的地、联系方式等相关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存档,跟踪掌握外出党员各方面的情况。

二、“一人一联”掌握动态。村党支部指定一名支委或骨干党员,与外出党员结成一对一的联系对子,负责外出流动党员的联系和教育管理,形成党支部——村支委——流动党员的管理链。联系人每月不少于两次向外出党员通报本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情况,传达支部活动的学习内容,并了解外出党员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

三、“一季一访”解决困难。村党支部对外出务工党员的家庭,每季度至少走访一次,跟踪了解外出务工党员家属的思想动态以及生产、生活情况,为外出务工党员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减少外出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是及时掌握了外出流动党员情况,规范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以前,村党支部普遍认为流动党员数量少、教育管理难度大,存在着“多管多事、少管少事”的思想。通过“五个一”措施,各村党支部及时掌握外出流动党员的情况,纠正了错误的认识,促进了流动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如山岭村党员鲁周明长期在上海做生意,很少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今年春节他回家过年,捧着村支部送来的流动党员活动证激动地说:“这个流动党员活动证给了我一种家的感觉。以后不论到哪里,我都可以过组织生活了”。

二是强化了外出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以前由于村级党组织对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不够到位,没有及时帮助解决思想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流动党员往往成了“挂名党员”、“口袋党员”,很少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从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制度后,及时传递支部组织生活信息,实现对外出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增强了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用党员们的话说:“支部每个月至少一个电话,从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关心我们,给我们这些离家在外的人亲人般问候、老朋友般鼓励,我们心底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在干好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会尽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提升了外出流动党员的宗旨意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实行“五个一”措施以来,每位流动党员外出前,村党支部都会指派专人进行一次行前谈话,教育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离乡不离党”;要积极向当地的党组织靠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做岗位排头兵。在杭州的预备党员程文信,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当地社区组织的“救助小婷(白血病患者)”活动中,他捐献了一千元;外出党员林秉喜,自己富了不忘家乡,捐款捐物为村里修路,并为本村多名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