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基层党组织提升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月晴镇的基本情况
月晴镇幅员面积238.65平方公里,全镇总户数3798户,总人口10862人,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53个自然屯,94个村民小组。月晴镇下辖26个基层党支部,其中14个村党支部和社区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2个学校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和2个非公农企业党支部,共有606名党员(预备党员15名)。其中,农民党员424名(农民党员平均年龄为54.7岁)。
现我镇共有一个省级试点村—马牌村,一个州级试点村—白龙村,一个市级试点村—水口村。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我镇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推动着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给我镇的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二、我镇党建工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央1号文件和省州市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镇党委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第一要务,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动员镇、村各级干部和农民参加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开局。虽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制约我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
1.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1)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观念日益更新,农民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有的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这也是目前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2)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严重的“五化”现象。年龄老化、缺少文化、宗旨淡化、思想老化、作用退化。
作为新农村建设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以上趋势和不良倾向给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出现阶层分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弱化现象,使得农村党建工作出现困难局面。
(3)农村基层党组织体制无法适应建设新农村的新要求,严重制约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全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许多农村组织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方面的适应期过长。有些村党组织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在具体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包揽型领导,即党支部包揽一切,把村委会变成党支部的附属物;放任型领导,即党支部班子软、懒、散,作风不正,威信不高,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自动放弃领导,或者村委会无视党支部的领导,凌驾于村党组织之上,党支部无权威性,领导作用无法发挥;对立型领导,即村“两委”班子互相对立,形成两股势力两大派别,矛盾斗争尖锐,搞内讧。这些都使得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削弱。
2.基层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知识和本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水平较差。
农村党组织肩负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光荣使命,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党员的“自富带富”作用,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前,由于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缺少应有的领导水平和能力,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3.基层党组织对于自己特殊地位的认识和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氛围的力度不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命题的提出,标志着农村党建工作的社会背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全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总体上进入了“以城促乡、以工助农”的崭新历史阶段。在这个崭新的历史背景下,营造好农村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政治氛围,将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和特长的位子,发挥作用,增强影响力,激发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积极性的力度不够。这些现象制约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力度,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目前,就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来看,大部分只采用宣传栏的方式。对此,农村村级党组织应加强宣传力度,以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此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大力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