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市**县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要求,着力从“选拔渠道、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干事创业”四个方面持续强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突出选拔渠道,建好“领头雁”蓄水池。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选拔“五个过硬”人员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现“能人治村”。一是留用一批优秀村干部。着力从上一届村(社区)干部队伍中发现、培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好苗子,换届前对原任村(社区)干部全面分析研判,对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干部留任或提任党组织书记。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党组织书记留任264人。二是培育一批后备力量。按照群众推荐、个人自荐、党组织书记推荐、本村党员或村干部推荐、第一书记推荐、乡镇领导推荐、联系县领导推荐和乡镇党委研究、村党员大会研究、村党支部委员会研究的“7+3”人选确定方式和“2+1”结对帮带方式,有计划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137人,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104人。三是回引一批后备人才。注重从大学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机关事业单位择优下派等“五个一批”人员中,选拔选派热爱基层、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青年党员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截至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回引后备人才664人,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突出干事创业,打造“领头雁”成长链。坚持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激发广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激情,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领头雁。一是注重典型引领。通过“擂台比武”“百名支书进机关”等活动,鼓励引导“头雁”书记运用学理论、强实践的形式互学互促,激活“头雁”效应,带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找准发展道路,带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二是集聚发展动能。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中锻造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振兴产业项目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致富能人、企业家、乡贤群体等“大多数”,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效。三是坚守责任担当。把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旱防汛等重大任务作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成长锻炼的实践课堂,印发《**县全面推行“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责任清单、典型示范引领等,推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担当作为、履职尽责。
四、突出管理制度,筑牢“领头雁”防火墙。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推动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被动管理到主动作为、干事创业的转变。一是规范执行备案管理。印发《**县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工作方案》,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党管干部、凡进必审、凡动必备、从严管理”的原则进行调整。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缺额情况,经过充分调研,仔细研判,按照“两好一强两高”标准通过动议提名、资格联审、考察审议作为进入“领头雁”队伍的硬指标和前置程序。参照干部人事档案标准和管理要求,52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建立人事档案,作为待遇落实、招考考录、问题核查的重要载体。二是严格督导考核制度。印发《**县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制定村干部绩效考核方案,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对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集中考核研判,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向乡镇党委和村民代表述职的“双述双评”制度,将考核和评议结果直接与评先选优、绩效奖励挂钩。三是突出激励保障制度。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的通知》,全面落实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表彰奖励等政策措施,激发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热情。探索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截至目前,为990余名村干部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7名村干部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