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
在构成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诸多要素中,“严谨”是一种意志和方法的体现,决定着践行先进性的距离远近和成效大小。要从构成严谨的多元“细胞”入手,找准并激活每一个链接点,为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提供精神动力和方法支持。
链接点之一:思维求准
严谨是思维的产物。思维决定着“为什么做事”、“做什么事”。如果思维不正确,在人生的价值取向上就会出现偏差。古往今来,因思维瓶颈误导,伤身误国者教训甚多。如梁武帝萧衍笃信并倡导佛教,是历史上有名的“菩萨皇帝”。他耗费巨资大修寺庙,结果侯景发动政变,菩萨皇帝被俘饿死。现今官员因思维堕落而落马掉头的也不少。胡长清因书法而接受“润笔”作为贪污“捷径”,李真利用职权聚敛钱财而遭毙命,马向东生性好赌而一掷千金也走上断头台等。凡此种种,无不说明贪污腐吏在走向深渊的过程中,错误的思维当属一个重要原因。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让具有先进性思维的党员领导干部掌握,可以成就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反之,会耽误事业的发展,损害群众的利益,也会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不妄没于势利,不诱惑于心态,心有长城,能挡狂澜万丈。”要确保思维求准,必须掌权思源,用权为民,这也是严谨之源。要筑固思想道德“防线”,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困。要时常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惕性,必须慎独、慎微、慎欲,保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虑于微,始饴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才能加强思维修养,才能提高严谨能力,才能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诚心践行党员先进性。
链接点之二:行为求宽
行为是“严谨”由思维向实践的转化过程,决定着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成效大小。其实,人的生命是长度和宽度的统一体,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就等于人生的长度与宽度的乘积。人生的长度,即一个人活了多大年纪;人生的宽度,即一个人在有生之年干了多少事业,做了多少贡献,创造了多少物质和精神财富。有的人虽然活到百余岁,生命的长度很可观,但一辈子没干出什么象样的事情,生命宽度太可怜,乘积也就自然是个微乎其微的小数;有的人岁数活的也不小,就是光干丑事、蠢事和坏事,其生命的乘积只能是个负数;有的人尽管生命的长度有限,可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奋力追求,其生命的宽度达到了常人所无法企及的水平,长宽相乘,其乘积之大,可以惊天地、泣鬼神。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人难免生老病死,生命的长度我们是没法控制的,也是有限的。与其感叹光阴之短,不如积极生活,奋力工作,多干实事,奉献社会,尽量拓展践行先进性的行为宽度,把自己的才能和精神发挥到极致,在有限的生命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要扩大行为的宽度,就得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志曾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如果失去精神和信念,就会降低生命的质量,失去生活的光彩。我们每一个党员和干部都应该有一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不只是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作挣钱养家的一种手段,更要把它作为一项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的光荣事业来经营,这样,我们才会永远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昂扬的锐气,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事业的成功。要扩大行为的宽度,还要具有“打铁先要本身硬”的本领、素质和能力。提高素质和能力要靠学习和实践。“欲为一代经纶手,须读数遍要紧书。”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增强带领和帮助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要勤于思考,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提高严谨办事效率。
链接点之三:律己从严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链接点之五:作风求实
作风是“严谨”的内在驱动与外在表现,也是践行先进性的一种本质需求。任弼时在生时身患严重高血压,长期抱病坚持繁重工作,当同志们劝他休息时,他却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的重任,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对此,曾写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同志们也把这种表现形象喻为“骆驼精神”。感念斯人,眼前不由幻化出浩瀚大漠、风沙蔽日、人烟稀少、水缺草乏,而骆驼则身负重载、忍饥耐渴,如“沙漠之舟”般地朝着绿洲的方向,坚定地一步一步向前、向前。遗憾的是,当今有些共产党人这种“骆驼精神”有所淡化,有的心浮意躁、娇骄二气,不愿再伏下身子拉车;有的急功近利,热衷于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总想轻轻巧巧“树形象”、“出政绩”,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有的争待遇、闹报酬,“无利不起早,无草不拉套”,生怕多出了力、少拿了钱、当不了官。这自然与“骆驼精神”相去甚远,充其量不过是吃肥养胖不逮老鼠的“宠猫”。
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践中,要弘扬“骆驼精神”,必须把党员干部的作风落脚到“爱民、敬民、惜民、利民”上来。民乃为政之本,情是百善之源。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要胸怀忧民之情,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民疾,察民苦,思民忧,想民虑。由此而从心底激发出的对群众的爱,才是真诚的、持久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想问题、作决策时,要有“以民为师”的胸襟,要善于营造聚集民智的宽松环境。我们要十分珍惜与群众的鱼水之情。古人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顺民意,要求各级干部思想上要尊重群众,感情上要贴近群众。践行先进性,落脚点就是为民谋利。人心有杆秤,是真心为老百姓谋利,还是摆花架子,群众感受最直接,评价最公平。我们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永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本色。古人云:“拯天者,唯以至诚;拯民者,莫如实惠。”实践党员先进性,只要我们通过严谨务实的作风,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这片广阔之“水”,才会载着政权之“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