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员经验交流材料发展党员经验交流材料
发展党员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发展党员“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细化工作举措,着力破解农村发展党员程序不严、结构不优、责任不实等问题。
一、“三严共管”聚效力,全链条引领党员发展
一是严格政治审查。出台《**市党员发展执纪执法部门政审联审办法(试行)》,构建“1+8”互联互通、常态审查制度,由组织部门牵头,会同纪委监委、政法委、法院等8家部门(单位),每季度共享拟发展入党人员违法违纪情况,充分了解其政治表现。把牢特殊群体入党关口,对刑满释放、吸毒戒毒后等有特殊经历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人员,采取“四看四查四促”(看思想,查入党动机,促坚定信仰;看行动,查现实表现,促改过自新;看担当,查为民服务,促形象转变;看作风,查自我要求,促素养提升)培养教育模式,开展不少于5年的跟踪考察。去年以来,延长培养教育考察期25人、叫停发展10人。
二是严密程序流程。对照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分类建立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四本台账”,在跟踪培养、教育培训、按期转正等7个关键环节及时提醒,对未按时间要求、未按规定程序开展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令整改,对未进行备案的一律不予发展,有效杜绝“弄虚作假”“突击入党”等问题。建立实施发展党员复审把关制度,重点对发展对象的基本条件、入党程序、政审联审、培养教育和基层党委研究讨论情况等进行“链式审查”,通过党支部—基层党委—组织部“三级互动”,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预审报批和反馈机制,防止出现违反入党程序问题。2022年,退回补充不规范档案16份,向乡镇党委书记发出履职提醒函5封、限期整改通知书12份。
三是严守发展标准。压紧压实乡镇党委驻村包联领导党建工作责任,聚焦三个“全程”(全程关注辅导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全程跟踪督导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全程列席指导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等关键会议),切实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建立提级考察制度,对农村干部近亲属发展入党的,由乡镇(街道)党(工)委提级考察,与同批发展对象和同支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横向对比,查看是否存在降低标准、优亲厚友等问题,符合条件的报县委组织部预审,坚决防止发展“人情党员”。自该项制度实施以来,未发生一起因镇村干部近亲属入党引发的信访举报事件,发展党员公信度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是源头储备扩总量。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面组建27个青年实用人才党支部,由组织委员兼任党支部书记,牵头对本地3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的青年进行全面摸底,精准入库人才2000余名。建立党组织成员与优秀青年直接联系制度,发挥党组织在学习技能、种植养殖、经营销售等方面的支持作用,通过“上门引导、舆论引导、典型引导”等多种途径,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引路”。印发《农村党员专项发展工作任务清单》,加大在青年农民特别是致富能手、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力度,建立基本信息、培养发展和意见建议“三本台账”,完善“原籍吸纳、持续培养、双向考察、两地公示”的发展办法。近三年来,累计接收入党申请书1100余份,其中致富能手327名,外出务工人员674名,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563名。
二是动态调整优增量。布局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整体规划,根据党员信息库,着力完善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行业和分布结构,防止出现为了完成发展计划“降格以求”情况。建立动态监控机制,结合党内统计年报数据,以支部为单位对所辖基层党组织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进行深入摸排,及时预警提醒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少问题,并在下一年度制定发展党员计划时重点考虑,目前,7个连续2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已全部销号。对个别村(社区)家族派系矛盾突出,“两推”会意见不一的,由驻村干部报村(社区)讨论推荐,经乡镇(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后,统筹计划指标,实行专项培养。
三是作用发挥提质量。按照“量化评星、积分考核、奖优罚劣”的思路,积极探索党员积分制管理,结合党员设岗定责,创新设定“安全星、环保星、和谐星、致富星、公益星”等10类星级岗位党员,通过上级党委督促、辖区群众打分、党员互比互评,对党员思想政治、岗位履职、作用发挥等评价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实行“分类计分、动态加减、违规清零”积分模式,将周期内党员个人累计积分和创星评选结果作为党员年度评议的重要依据,根据“双指数”考评结果划分党员等次。对星级党员给予评优评先政治荣誉或政策、资金、技术等经济利惠;对后进党员落实组织处理和群众监督,促使“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倒逼党员持续迸发工作激情和服务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