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演讲稿

为了的大地的丰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

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走上这演讲台,向大家讲述我们身边的优秀党员范新民平凡而真实的点滴小事。我演讲的题目是:

为了的大地的丰收。

一颗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一块铀

石,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身边就有一个甘为铺路石却发热影响者身边每一个人的优秀党员——他就是被人们称为“贴心人、领路人”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站站长范新民。

范新民先后在农六连、良种连当过连长,2006年团党委把他调整到农一连。他带领班子成员,埋头苦干3年,使这个连年亏损的老大难单位彻底改变了面貌,2007年一连被兵团党委授予“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的称号。

老范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连队职工,给了贫困户,给了连队的每一个人,他经常对妻子艾家荣说:“我手里的权力是党和连队职工给的,是为大家服务的,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事情咱坚决不能干。”

当连长16年来,老范的事业蒸蒸日上,不论在哪个连队都干得有模有样,年年被师、团评为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范新民觉得,为职工办事是应该的,就应该不图回报、不计报酬,不图名利。职工也亲切的把这位贴心人、领路人称呼为“老大”。

2008年春节,连里一名姓张的职工带着礼品给范新民拜年,临走时留下了1800元的现金。原来这名职工2005年以前是连队出了名的贫困户,妻子生病,孩子要上学,加上种植、管理技术不到位,年年种植亏损,还欠了2万多元的债。范连长就把他列为自己的扶贫对象,让他与其他两家人承包了一块地,他种了30亩番茄。从春播到秋收,范连长天天到他家地里查看作物长势情况,手把手的教他怎样防治病虫害、怎样施肥、配农药,到年底一算账尽然兑现了一万多元。此后的2年间,老张的收入年年增加,不仅还清了外债,治好了妻子的病,家里还有了积蓄,老张打心眼里感谢老范。借着拜年的机会给老范硬塞了1800元,算是自己的一片心意吧。老范明白老张的心意,不收这钱老张心里肯定是个疙瘩,就先收下吧,老张也欢天喜地的走了。过完年,老范把这钱悄悄的交给会计,作为老张2008年预付的利费,直到开春老张交利费时才知道这件事。老张再也忍不住了,感动的泪水顺着黝黑的脸颊悄悄滑落。

老范不仅清正廉洁,不该拿钱一分不拿,而且经常自己掏钱为连队职工解决实际困难。2009年,女职工蒲孝梅承包了50亩棉花,因常年患病,家里缺少劳力,08收入仅6000余元,今年交养老保险还差了700多元,正愁没处借钱,老范知道这个情况后,当即回家取了700元钱为她垫付了。48岁的职工陈东亮,独自一人承包了30亩番茄,没钱购买农资,因性格内向,一直找不到贷款担保人。老范忙前忙后的联系了其他4家担保人,帮他到银行贷了1万多元,解决了燃眉之急。在职工眼里范新民工作不知累,几年来,他一直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汗水洒遍了团场的农田渠埂。

2010年初,老范以自己执着的追求和高度的责任感,被102团党委任命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上任伊始,他就利用培训班、现场会等多种方式对各连队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培训,制定出各种实用、通俗易懂的技术规程,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农业生产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技术管理,把丰产攻关技术措施落实到每个连队,每个承包职工,不断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使农技站工作井然有序,全心全意服务服务团场。

2010年,团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定植酿酒葡萄5千亩。为使职工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葡萄定植中,范新民带领农技站一班人,白天坚持检查定植质量,晚上帮助装车、卸车,从未叫过一声苦、一声累。

6月的一个晚上,范新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准备吃饭,这时手机响了,刚刚到了一车葡萄苗需要及时卸车,以备职工第二天及时栽苗,妻子让他吃完饭再走,范新民却对妻子说:“时间不等人,回来再吃”。说完就骑上摩托车出发了,到了地里,他同其他同志一直将876筐葡萄苗整整齐齐的卸在了承包户地头,然后又将当天栽完苗的空筐全部装到了车上,好让司机及时赶路。彻底忙完了才顾得上看表,已是凌晨2点多了。整个葡萄定植期下来范新民与农技推广站的其他同志一道共计装卸葡萄苗17900余筐,556800株葡萄苗,确保了定植工作按时完成。然而老范却整整瘦了一圈。

赵文喜是四连的葡萄种植户,他承包了30亩葡萄,以前只是种些麦子和制种瓜,看着定植后的葡萄地他一筹莫展,范新民了解情况后,与他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多方面进行指导,从滴水阀门的开关到田间放线,定杆,挖洞,栽杆,每个环节范

第二篇: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演讲稿大漠天使心,共谱胡杨爱

在祖国荒凉的西北大地上,有这样一种树:她驻守着一望无际的沙漠,却演绎出多姿多彩的西域风情;她顶着烈日迎着寒风,却成就了千百年的英雄梦想。在内蒙古最西端的贺兰山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扎根于茫茫戈壁之中,却拥有呵护百姓健康的似水柔情;他们居住在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的边陲,却拥有绽放生命之美的浪漫情怀;他们看起来是如此平凡,却有着和胡杨一样的大爱之心。他们,就是奋斗在阿拉善卫生工作一线的共产党人。

也许我身边这些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都是没有荣誉勋章、没有奖状奖杯的普通党员,但在我心中,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优秀共产党员”。你若问我,他们为何称得上优秀。我想在医疗卫生行业中,这个词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

在阿拉善左旗中蒙医院,发生了这样感人的一幕。这一天,青年农民工小马因服毒自杀被送进医院,送来时已经神智不清、两眼上翻、脉搏微弱、呼吸困难,医护人员告知他的工友要缴费时才发现大家都身无分文,但负责实施抢救的医护人员毅然决定,救人要紧。抢救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洗胃、导泻、静脉滴注、生命体征监测在争分夺秒、夺秒争分中进行,经过一天一夜的全力抢救,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可当看到他步履蹒跚的老父亲从宁夏固原赶来却囊中羞涩拿不出医药费时,大家的心又揪紧了。这时,负责这次抢救的医护小组中有党员自发带头捐款,其他医护人员也你10元、我20元、他50元地加

1入其中,这份爱心同样感动了来院就诊的患者,纷纷解囊相助。得知这一切,小马泪流满面、长跪不起,老父亲翕唆着嘴唇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只是重复着一句:谢谢,谢谢你们。每一位参与这场爱心救助的党员的心灵都是如此清澈宁静,他们将“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谱写成一首大爱之歌。他们的精神就是胡杨树最坚忍的意志,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这就是一线医务工作者对生命的执着和珍爱,这就是共产党人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阵阵铃声使这风雨交加的夜晚越发令人不安。一位来自牧区的蒙古族妇女,因临产引发大出血,她和腹中的宝宝随时都面临着生命的考验,在这危急关头,吉兰泰医院的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展开较量,输血输液、抢救手术,终于婴儿的一声啼哭打破了令人屏息的紧张气氛,宣告了这场战役的胜利。就是这样的一群共产党人,他们的精神就是胡杨树最包容的温情,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我和你,医者患者,和谐相处;各民族兄弟,和谐一家。

我的一位同事姐姐给我讲过一件让她难忘的事情,一位在工地腕部受伤的哑巴患者来就诊,小动脉破了,鲜血喷了她一身一脸,她当时真有点胃往嘴里翻的感觉,但她知道必须第一时间采取止血措施,等她耐心细致地作完这些时已是满头是汗,可当她抬起头时,看到这位病人紧盯着她,不能开口说话却用颤抖着在她的手心写下两个字—谢谢。那是凭感觉才能读懂,让人终生难忘的两个字。作为一个护士,她被病人感动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被肩上的这份神圣使命感动了。救死扶伤2的职责不就是胡杨树最无私的爱心吗。卫生行业的共产党员们不就是那不在乎一切浮华虚名,将风沙留给自己的胡杨么。

在我的身边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那些豪言壮语,他们只是脚踏实地的书写着共产党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忠诚,对每一位患者的无私奉献。你如果非要让我说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名字,是她还是他,我说不出来,我只知道他们都有着一颗天使般的心,他们都怀着千年胡杨般深沉的爱,他们都执着于盛放生命之光的追求,他们就是坚守在卫生工作一线,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们。

在这里,向工作在手术台上的他们,向细心呵护每一位患者的他们,向行走在偏远戈壁的他们,向走访在千家万户的他们,向巡查在大街小巷的他们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第三篇: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演讲稿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走上这演讲台,向大家讲述我身边优秀党员平凡而真实的点滴小事。我演讲的题目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一颗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一块鈾石,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他,一个平凡、朴实的基层干部,个子不高,却有着时刻为民着想的思想高度;眼睛不大,却能看到群众内心深处的迫切需求。他就是我今天要讲述的主人公、综治办主任——(。)。他从不炫耀连续六年得到县人民政府嘉奖的荣誉,从不显摆多年来辛勤工作的累累硕果。十年的辛勤工作,换来的是连续四年的红旗乡镇,换来的是稳定的民生。接触尹主任才一个月的时间,我却一直在思考,他为何如此的优秀。是态度,是责任,更是一种奉献。

2000年结束了他的部队生活,投身于(某地)的基层建设。到(某地)的第二年他便担任机关司务长一职,同样是机关群体中的一员,厨房、菜场常常是他身影闪烁的地方;他,整日与炉火、汗水为伴,始终满怀热情带领炊事人员默默耕耘在三尺灶台旁。每每谈起。,同事们首先想到的是他脸庞上常挂着他那招牌式的笑容和他那对工作的敬业精神。他对炊事的严格管理却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他的“固执”在于对炊事人员的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看到同事们吃得饱、吃得好,我就特别开心。”这是那时的司务长挂在嘴边的话。每次饭后还在食堂的同事发现,司务长。有个“怪”习惯,每次饭后,他总是在各饭桌前转悠,认真研究哪道菜比较“畅销”,哪道菜“滞销”,然后结合书本知识、同事的意见和建议,指导炊事人员改进烹饪方法。“大婶,人家的鱼比你的新鲜,而且价格又实惠,我看是熟客才跟你买的,你就便宜一点卖给我吧。”以前,在农贸市场,人们常会看到跟卖菜的大婶在激烈地“讨价还价”。提起司务长。,当时的菜农有感慨和体会:“这个的司务长啊,真是农贸市场‘讨价’能手咯,虽然花的是公家的钱,他可是一分一毛都不放过啊。为政府节约了不少开支哩,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起得早,睡得晚,没有节假日,没有正常的休息,这便是司务长和炊事人员的生活。但。从没有任何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岗位上,因为他的尽职尽责和无私奉献,当年他为政府节约开支两万多元。这一份无私的精神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也将是我永恒的追求。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003年10月,三峡电厂2号机取水口水压出现持续下降的异常情况,照这样下去将直接导致事故停机,怎么办,难道只有停机处理这唯一的办法吗。目睹这一切的易琳凭着扎实的运行功底,排除了多种事故诱因后,作出了取水口堵塞的判断,并提出可以试着对取水口进行短时关闭来达到冲洗的目的。领导采纳了易琳的意见,于是,在运行人员和维护部门的共同协作下,成功避免了一起停机事件,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易琳就这样在一次次实践中成长为三峡电厂的技术骨干、青年岗位能手。2004年11月,他被任命为运行一值技术主管。

2005年,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如火如荼开展时,作为运行党支部第一党小组组长的他,带领小组成员克服了运行倒班党员集结不便的困难,采用学习过程全程录音的形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集体学习,使第一党小组的学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他自己更是挤出时间,累计学时近80个小时。与此同时,他还提出党员区域负责制的构想,并在部门推广。他和同事们一道,对设备自投产以来所发生的事故、重大缺陷、技术改造进行整理和汇总,为三峡电厂“和谐运行、诊断运行”提供了详尽的资料依据。

在葛洲坝电厂就有结婚打算的易琳,来到三峡电厂后因为工作繁忙,婚期一再推迟,直到今年4月冬修结束后,一对相恋7年的恋人才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这就是易琳,一个让青春在平凡中闪光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