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分类管理交流
积极探索加强党员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党员群体实际,采取“分类法”对党员进行动态管理,有效的发挥了党员作用,取得较好效果。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是对无职党员采取设岗创星,让其无职变有责,在责任岗上“活”起来。在无职党员中全面开展以“弘扬先进、贡献在岗”为主题的“设岗创星”活动,把“党员承诺制”贯穿始终。针对党员的年龄、文化、素质、分布状况及家庭情况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置四大类10个岗位,采取党员自选岗和组织配岗相结合。党员的岗位职责、履岗情况以及考评结果通过村务(党务)公开栏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将党员履岗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内容,综合评定每个党员的年度考核等次。团溪镇五龙村大罗坝村民组周全义,与患过精神分裂症的张启兵家结成对子,成了这个家的家长,带张启兵种植烤烟年收入达2万元,粮食也够吃了,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不足5**元上升到3**0元,还清了老债,修建了一幢价值5万元的砖混结构平房。截止6月底,遵义县在县域内的8**0多名无职党员已有近5**0名拥有了“岗位”,上岗党员已开展政策宣传14**0多人次,义务参加基础设施修复劳动17**0多人次,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4**多个,提供致富信息近12**条,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1793件。
三是对流动党员采取按期定责,让其“身流心不流”,在务工地“亮”起来。对分散流动到县城境外的,有固定地点的挂靠到所在地党组织,实行“一证一卡”(即流动党员活动证和流动党员管理卡)管理,将学习活动情况在“一证一卡”上详细登记;对没有固定地点,无法挂靠党组织的每季度进行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对县内的流动党员,原则上不转组织关系,实施跟踪管理;对集中流动到县外的,设立流动党支部,由流动党支部负责区域内党员的学习管理,定期向家乡所在地党组织汇报情况。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的同时,定期对他们提出工作要求,使他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全县有40多名务工有成党员已返乡创业,领办企业近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