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经济工作资料参阅

经济工作资料参阅

同志们:

这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全市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并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深入阐述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和重点任务;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书记、**省长分别作了讲话,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提出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推进举措。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遵循。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意见,我就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强调四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进入“十四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稳定大局、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倡树正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综合实力连跨台阶。5年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和0.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先跨3000亿、并有望2025年大跨步突破4000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5%,突破3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装备制造业有望成为3000亿级产业。二是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围绕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落实**发展新战略定位,吃透上情、审视市情,提出了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的具体任务,绘就了建设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形成并不断巩固了人心思进、事业思干、发展思变的生动局面。三是动能转换平稳接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两区叠加”效应不断显现,改革开放创新“三力联动”更加有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工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服务业加快向现代化转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四是基础支撑更加坚实。着眼打基础、谋长远、创优势,突出抓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抓好农林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快速路等重大项目相继实施,实现县县通高速,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五是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环境治理力度加大,蓝天、碧水等“五大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全市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正在好转。六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年均增长10.5%以上,每年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0**年的1.5和1.6倍,城镇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2021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主题,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落地见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质量效益提升、结构调整加快、人民生活改善的良好态势,交出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首张精彩答卷。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发展好于上年。我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健全定期研究机制,及时分析研判形势,着力稳运行、稳预期、稳态势,着力扩大合理有效投资,着力深化地企合作,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市经济增长逐月逐季回升,主要指标增长整体好于上年。预计全年gdp增长8.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进出口总值等指标增速也分别高于去年同期。

二是质量好于预期。我们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三超三转”,全市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动能转换持续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预计全市产业结构将迎来“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拐点,有望实现“三产超二产”;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速有望连续8个月居全省第1位,工业利润率上升至4.5%、为20**年以来最高;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8%左右,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3%,快递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4%,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关联行业快速增长。

三是支撑作用显著提升。我们着眼全局、立足**,精心谋划、科学运作、务实推进,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支持,全省增长极的支撑作用正在彰显,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年gdp增速将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占全省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有望时隔4年回升至10%;前3季度,全市gdp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第47位,扭转了20**年以来在50位上下徘徊的局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值增速分别高于全省1个、2个和3.3个百分点。

四是大事要事实现突破。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批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支持**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门设立用于支持**的15亿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500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自创区、自贸区、中原城市群等国家战略规划加快落地,跨境电商通关平台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入运行、实现“一站式”通关。产业项目加快落地。银隆新能源产城融合产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区、**石化炼油结构调整一期工程、格力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集中落地,拉动作用、集聚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基础建设提速提效。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机场三期改扩建等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地铁1、2号线梯次推进,古城路、王城大道等主干道快速化工程压茬实施,境内6条高速同时在建、境内高速通车总里程将提高66.5%,一批长期进展缓慢的重大路桥工程将竣工投用;全面启动“四河三渠”综合治理,重大基础设施实现突破,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发展优势不断厚植。要素资源加速汇聚。着力打通“四个通道”、推进“四链融合”,“1+4”人才政策、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成效明显。预计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余额存贷比、新增存贷比均创近年来新高,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龙头企业分别是20**年的2.26倍、2.18倍、1.5倍,共享院士达35名,10个创新引领型人才团队落户**。

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民生实事11个领域60项87件具体工作全面兑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市民中心即将投用,新建成投用小游园51个,中心城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31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大幅提升至70.6%,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突破12万人,新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13所,一批改制医院恢复公立属性,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上年的2.68缩小至2.56。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导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尤为可喜可贵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干部的领导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转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在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内生性、包容性不断增强,**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迎来了更加美好的光明前景。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关联指标看,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等指标增速偏低,与年度目标有差距、与**地位不相称。从发展质量看,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仅为66%左右、比全省低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从产业结构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7.5%、比全省高4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6.4%、比郑州低3.8个百分点。从发展动力看,改革开放创新“三力联动”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1%、比全国低0.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支撑能力较弱,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充分。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看,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上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狠抓各项思路举措落地见效,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顺应大势,进一步明确目标、把好方向

2022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和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的重要一年。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展望新的一年,世界经济继续复苏,短期内企稳向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保持长期向好势头;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省委省政府支持**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优势日益厚植,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这些,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外部挑战与自身深层次问题相互交织,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综合判断,2022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凝心聚力、科学运作、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把2022年工作做得更好。

2022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聚焦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聚焦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聚焦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奋力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持续打好“四张牌”,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2年全市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一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值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6%、7.3%、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三二一”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左右、税收占比不低于70%,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民生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和4.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要提高领导水平。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对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要更新思想观念,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为重大政治考验和政治责任,加强对发展大局大势的研判和把握,正确处理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认真履行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牢牢把握对经济工作的主动权。要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党委决策部署的执行、监督、考评、奖惩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管理和监督的质量和效率。要提升专业水平,持续加强学习和实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既要当好领导,又要成为专家,不断提高“八种本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行家里手。

三要坚持“五个过硬”。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五个过硬”,是我们抓工作促落实转作风的总体要求,必须深入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以政治过硬确保正确方向。把讲政治顾大局作为硬要求和铁纪律,始终紧跟党中央令旗走,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始终做到心有党中央、心向党中央、心为党中央,确保建设现代化**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要以措施过硬确保提速提效。硬任务需有硬措施,要结合客观实际、多推出一些符合规律性的硬措施,抓住主要矛盾、多推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硬措施,立足发展形势、多推出一些具有实效性的硬措施,推动各项工作精准推进、提速提效。要以作风过硬确保攻坚克难。敢立军令状、勇挑重担子,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对承担的任务不推不拖,对交办的事项跟踪问效,对存在的问题紧盯不放,钉钉子、透竹竿,持续开展“百日攻坚”“双月攻坚”行动,打造更多“**效率”“**速度”。要以干部过硬确保履职尽责。工作出问题,根子在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忠诚履职、为民尽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真干事、善谋事、能成事。要以保障过硬确保全面发展。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倡树新风正气,推进反腐倡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明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