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纪念建国60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镇**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镇的巨变》。

**镇**是我可亲可爱的家乡,这是阴山脚下的一片丰腴的土地;

**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它是黄河北岸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这片热土养育了我,这方百姓抚育了我,我深深地眷恋着这片深情的土地,我深深地热爱着家乡淳朴的人民。

我的家在原红旗乡新堂村,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记得在我小时候,家里很贫穷,我们兄妹三常常是缺衣少食,家里常年吃的是玉米面窝窝头,吃一顿白面馒头算是一种奢侈;

一件衣服常常是老大穿了,老二穿,直到补丁摞补丁,穿得不能再穿。童年的岁月让我们尝尽了贫穷、艰辛的滋味。由于生活贫困,哥哥刚上三年级就缀学回家,妹妹也只上完小学。村里的大部分农民和我家一样,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却体验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小时候我也随同父母上**街,然而那时的**镇流传着“道路不平、电灯不明、黄土埋人。”的说法。的确如此,二十年前的**镇土里土气,居民的住房破旧不堪,参差不齐,街道上垃圾堆、臭水坑随处可见。如果遇上天阴雨湿,雨水纵横,道路泥泞,这曾让许多**人“望路兴叹”,这也曾让许多**人远走他乡。

真是往事不堪回首。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我们**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近几年来,**镇**的变化之大我们有目共睹。楼房高了,街道宽了,城市绿了,环境美了。作为土生土长的**人,我见证了**镇脱胎换骨的变迁。

春夏之季,从临河乘车西行到**,一路上,从车窗外闪过葱郁的绿化带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仿佛是带人们走进一个绿色世界。每当行进在这条由我们**镇领导干部亲手栽植的绿色走廊中,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欣慰、自豪之感,这就是我的家乡。。**镇。

作为杭锦后旗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作为著名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抗击日寇的名城**镇,**镇理应成为黄河北岸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因此,杭锦后旗和**镇历届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描绘**镇新的建设蓝图。通过年复一年的拆迁、规划、建设,**镇街道拓宽,群楼崛起,经济振兴,家园靓丽,城市建设逐渐旧貌换新颜。

特别是近几年来,杭锦后旗在经济迅猛发展、财政收入不断跨跃的基础上,每年拿出千万元打造**镇**。“要想富,先修路。”**的建设者先后拓宽了南环、西环、北环、迎宾路、胜利路,建成三横三纵的街道整体框架及绕城公路,每年都要改造硬化一部分小街小巷。为了美化城镇环境,旗委、政府投入巨资购回一些优良树种,栽植于公路、街道两边、园子渠畔和居民小区,取代了每到秋季落叶纷飞的杨树,美化了城镇家园。每到春夏秋之季,**镇城区内绿树成荫,鲜花争艳,与整洁宽阔的街道相映成辉。2003年,**镇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山影剧院广场。2019年,**镇又建成塞上星广场和园子渠休闲广场。夜晚的三大广场灯火通明,绿草如茵,喷泉涌出,人群欢呼,成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忆往昔,我们感慨万千;

看今朝,我们豪情满怀。60年的风风雨雨,谱写着**镇**的沧桑变迁;

60载的岁岁年年,成就着**镇**的日新月异。**镇的建设任重道远,建设**镇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共同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新**贡献自己的力量吧。